共建共享超級電腦 歐盟5年力拚超中趕美

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在去年9月年度咨文中提到,MareNostrum5将加速欧洲的科技部署,使欧盟能引领全球建立负责、合乎道德和安全的AI。欧新社

联合建置超级电脑中心是欧盟27国发挥「团结力量大」的成功例子之一。透过共建,欧盟在5年内拚出3台全球前10大超级电脑;透过共享,欧盟希望这些关键设施能有助在美中夹击的AI竞赛中胜出。

根据最近一次全球超级电脑「TOP500」排名,前10大欧洲占了3台,分别位在芬兰、义大利和西班牙,它们都在2023年才建好进榜,是欧洲联盟(EU)旗下「欧洲高效能运算电脑联合计划」(EuroHPC JU)的成果。

去年12月,设在西班牙巴塞隆纳的MareNostrum5揭幕,意味欧盟联合计划第一轮的8个超级电脑中心全部落成。欧盟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表示,它是「全欧洲最绿的超级电脑」,电力完全来自再生能源,所产生的热气则用于整栋建筑的暖气。

根据设于布鲁塞尔的科研社群报导平台ScienceBusiness分析,其实在2018年欧盟展开前述联合计划前,欧洲在全球超级电脑500大,从1993年首度发布名单时的占比15%成长到21%;相较美国占比从6成砍半掉到3成,欧洲好像不用太紧张。

不过,先不论中国从一开始没半台进榜冲到如今仅次于美国的数量威胁性,欧洲担心的落后在于前10大长期是美国和日本霸榜。以科学研发能力自豪的欧盟,未在全球超级电脑的版图上取得相应地位。

欧盟执委会曾举例说明超级电脑的重要性。在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爆发数月后,超级电脑只花数周就能从5千亿分子中筛出潜在候选的药物成份。如果没有它,可能要花上数十年。

更不用说当前兵家必争的人工智慧(AI)领域,超级电脑是关键军火库。西班牙的MareNostrum5用途除了医药研发,另一重点就是提供给AI新创研究者开发大型平台和训练大型语言模型。

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去年9月年度咨文中提到,MareNostrum5将加速欧洲的科技部署,使欧盟能引领全球建立负责、合乎道德和安全的AI。

欧盟的超级电脑政策其实从2000年代中期就开始,2010年并推出合作机制让境内研究者可跨国使用法国、德国等自己建置的超级电脑,由欧盟提供培训等经费。直到2018年提出高效能电脑联合计划,更大的企图心才开始成形。

该计划改变了以往欧盟各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作法,而是选出分散在欧盟境内的几个据点,由欧盟与各国一起出更多钱建更大运算力的电脑。例如MareNostrum5总经费1.5亿欧元(约新台币51亿元),一半由欧盟出,另一半则是西班牙与葡萄牙、土耳其合伙投资。

2021年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长期预算,2021至2027年将为超级电脑投入70亿欧元(约新台币2378亿元),其中欧盟和成员国各出30亿欧元,另10亿来自民间投资。

执委会资通讯总署(DG Connect)副总署长史科达斯(Thomas Skordas)在MareNostrum5启用后接受「欧洲动态」(EurActiv)采访说,联合计划第一轮的超级电脑投资让欧盟整体增加14倍的运算能力,「使欧盟重新回到超级电脑的世界版图上」。

除了位于西班牙、芬兰、义大利,欧盟第一轮超级电脑中心还设在保加利亚、卢森堡、斯洛维尼亚、捷克和葡萄牙。它们未来也将成欧盟的量子电脑基地。

下一阶段的联合计划是位在德国和法国的百万兆级(Exascale)超级电脑。其中德国这台Jupiter将由辉达(NVIDIA)供应晶片。去年11月辉达董事长黄仁勋介绍这台超级电脑的能力时也提到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此项AI基础建设,「对运算能力的国家级投资是新经济规律」。

史科达斯表示,欧盟的超级电脑将会以高速网路互通,供境内研究者使用,「欧盟因而建立起全世界最强大的超级运算基础建设」。

不过欧洲动态也指出欧盟宏图背后的一个缺陷,那就是这些超级电脑多半来自美国的设备供应商,包括辉达、慧与(HPE)、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英特尔(Intel)等。

欧盟本地供应商主要是法国的Eviden,主管内部市场的欧盟执行委员布勒东(Thierry Breton)曾任这家公司前身Atos的执行长。西班牙MareNostrum5和义大利Leonardo这两台超级电脑皆由它供应。

但中国的联想集团2020年向欧盟普通法院(GeneralCourt)控诉欧盟联合计划进行Leonardo招标时违反公平待遇原则,因为得标的Atos以「欧盟附加价值」这项条件胜出。

2022年法院判决联想败诉,不过联想得到欧盟后来在西班牙建置的另一台超级电脑标案,该电脑目前全球排第19名。据ScienceBusiness报导,联想集团入主IBM个人电脑部门后,全球500大超级电脑有3分之1是由它供应。

这再度凸显欧盟产业政策的两难,究竟要扶植本土产业以保障供应链安全及竞争力,还是要追求成本效益向外采购,好更快速建置、推进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