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全民共建共享 城市向新向美

一江两岸,十里江湾。芜湖,一座开放包容、蕴含徽文化灵秀之气的美丽江城,正在成为“古今交映、中西交融、山水相间、欢乐相伴、空间共享、产城共创”的人民城市建设典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自2021年8月12日打响人民城市建设的发令枪至今,芜湖将“人民至上”的理念镌刻在城市建设治理的每个细节中,“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真正服务人”成为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跑出城市发展加速度。据统计,3年来,全市累计实施人民城市重点项目275个、完成投资464亿元,改造老旧小区416个,打通城市断头路82条。

塑生态,山水底蕴更浓厚

古塔飘晚钟,长桥沐朝晖。在芜湖的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古老的中江塔和充满现代感的鱼桥、鳞次栉比的高楼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最具地方特色的“十里江湾”美景图。

近年来,芜湖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指示,释放长江干流岸线近30公里;大力建设芜湖滨江公园,将防洪功能与景观公园衔接,打造滨江城市名片。延伸到人民城市建设中,芜湖同样将生态优先的理念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按照自然肌理实施生态修复,不搞大拆大建、过度整改,实现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让优良生态环境转化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芜湖市紧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主线,着力打造“ 一带、四心、多廊”的滨江生态格局,串联起黑沙洲生态涵养区、龙窝湖湿地公园、十里江湾公园、朱家桥生态公园、天门山、四褐山等重要节点,构建多条生态廊道,实现“一江碧水向东流”。

依托“襟江带湖、山水相依”的江南城市特征,全面推进城市公园建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20年的12.99平方米增加到16.45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从83.36%增加到90.15%,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龙窝湖湿地自然公园、惠生联圩生态公园等重要节点生态保护项目先后开工建设。镜湖滨江公园启动改造提升。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行动,三年示范期内计划实施190个海绵示范项目,目前已开工183个项目,累计完成海绵投资约26.2亿元,110.5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今年年底城市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将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有山有水有文化”“大江大湖大梦想”的城市特色风貌已然成为芜湖人民城市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强产业,城市发展有活力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这个8月,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390.917亿美元营业收入荣登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位列排行榜第385位。芜湖,也由此成为拥有一座世界500强企业的地级市。

聚焦“人产城”融合发展,芜湖市以人民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产业+科创”,大力发展首位产业,构建产业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格局。

举全市之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打造世界著名汽车城。布局发展低空经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十大新兴产业,中电科钻石飞机、埃夫特机器人等一批“芜湖制造”亮相世界舞台。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机遇,赋能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区域科创中心,按照“一园区一产业”布局,打响“鸠兹科创湾”品牌,建成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哈特机器人研究院等55个重点研发创新平台,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梦溪科创走廊、凤鸣研创中心等总建筑面积360万平方米的创新园区,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人才作为产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之一,芜湖聚力招引创新人才,迭代升级“紫云英人才计划”。自2021年以来,通过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累计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75个、领军人才734人、高端人才6325人、大学生18.8万人。未来,芜湖市还将发力打造全国区域人才高地,力争每年新招引大学生超过10万人。

促融通,综合交通提能级

2024年上半年,芜湖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54.67万吨,同比上升8.12%。这正是芜湖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深度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综合交通的一幅剪影。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芜湖大力推进芜湖港高质量发展行动,开展江海联运、公铁水联运,打造安徽向海而兴最大“出海口”和长江中下游多式联运航运中心。裕溪口滚装码头、三山港综合码头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

不久前,由京东航空执飞的JG2819次航班平稳降落,标志着芜宣机场首条国际货运航线(芜湖?河内)正式开通。目前芜宣机场已开通44条客运航线、6条货运航线。伴随着芜宣机场改扩建、超级转运中心、货航运营基地等一批工程落地实施,芜宣机场正朝着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的远大目标坚定前行。

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宁安铁路与巢马扬铁路联络线、塔桥多式联运基地等铁路枢纽项目加快推进。同时,目前在建的主城区快速路达11条,主副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基本成形;“皖江第一隧”城南过江隧道正在建设,泰山路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加速推进,建成后芜湖将拥有5条过江通道。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运营线路总长达46公里,轨道交通二轮规划建设工作也进入推进阶段。

以上总总,意味着芜湖城市综合交通能级正在不断提升。这不仅意味着市民的美好出行走进现实,同时必将成为推动城市向前的澎湃动力。

惠民生,群众生活更舒心

在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芜湖市始终坚持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每年投入近百亿元滚动实施民生工程,用大手笔的投入换来群众生活幸福感。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成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开工建设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

——建设区域教育中心,建成芜湖学院新校区,推动芜湖航空职业学院等项目建设;

——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城市危旧房及老旧厂房改造提升、城市生态修复、城市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城市更新十大工程;

——创新搭建智慧长江、智慧芜湖数字平台,加快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完成“智慧燃气”国家试点;

投入大手笔,管理上却下足“绣花功夫”。城市的细节里处处透露着善意和温度。漫步芜湖街头,常常与一座座绿意盎然的“芜小园”口袋公园相遇。走进环境宜人的人民城市驿站,户外工作者在这里放松歇脚同时享受免费加水、食物加热等便利服务。

近年来,全市规划建设街道、社区两级30个“宜邻中心”,建成城市书房55个、城市驿站36座;以一条塑胶步道、一片树林、一块坡地等“十一个有”的标准,建成口袋公园100个;实施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132个。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除了方特乐园、芜湖古城、马仁奇峰、松鼠小镇、神山公园等旅游景区“硬件”深受群众喜爱,我市还连续举办了九届刘开渠雕塑展,唱响神山音乐节,激情开跑芜湖马拉松,点亮最美滨江烟花秀,城市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市民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共治理,城市面貌新提升

“要围绕人的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进一步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以‘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的‘三感三力’思维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要增强市民和城市的情感链接交流,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和建设成果,通过人民城市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每个人的素质,把芜湖市打造成为美好生活的策源地,奋力谱写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8月3日举行的芜湖第117场人民城市建设专题畅聊早餐会上,芜湖市委书记宁波与来访的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这样说道。

城市建设是一支交响曲,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弹奏出最美妙的音符。芜湖成立了人民城市建设委员会,统筹调配住建、规划、城管、自规、交通等部门资源力量,出台《关于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分领域制定实施14个子方案,形成“1+14+N”制度体系,并选定首批10家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事业单位作为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凝聚起人民城市建设的最大合力。

城市的样子,就是你的样子。芜湖以“我为建设人民城市建一言”“我心中的人民城市是怎样的”等活动开展全城讨论,打响了人民城市建设的“发令枪”。此后,“最不干净”公共场所评选、“小老树”征集、我为治堵献一策、“亭台轩榭”请您来命名、公园座椅捐赠等系列活动在群众中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讨论浪潮。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共建共治共享,群众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人民城市建设真正变成了所有人与这座城的双向奔赴。

“城,所以盛民也。”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芜湖这座城市的内涵、品质和温度,更能亲手触摸这座城市的发展脉动。在加快建设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途上,芜湖“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正在努力以建设“人民城市”的科学路径绘就“人民幸福”的美好图景!(通讯员 任宣 芜湖日报记者 杨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