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糧收購價提高5元額外增加百億支出 農業部再次反對

立法院上会期最后一次院会,国民党及民众党立委力挺提高公粮收购价格,最后决议每公斤提高5元,农业部基于将大幅增加政府财政支出近百亿,以及无法实质提高所有民粮为由多次反对。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今年7月16日立法院决议通过政府公粮收购价格每公斤调涨5元,由现行每公斤26元提高到31元,农业部基于会大幅增加政府财政支出近百亿外,以及缴交公粮者仅占总体3成,因此多次公开反对调涨公粮价格。农业部长陈骏季今天再次强调,只有降低稻作种植面积,达成稻米供需平衡才能实质提高民粮价格,再次反对提高公粮收购价。

稻谷保价收购政策为60年代严重缺粮下激励生产的措施,政府为掌握粮源,于1974年推出稻谷收购政策,设置「粮食平准基金」,以优于市场的保证价格向农民收购稻米,以确保国内安全存粮,但因世界贸易组织(WTO)认定扭曲市场应予削减之境内支持(AMS)措施,日、韩已分别于1998年及2005年取消保价收购制度,目前国际上仅剩台湾仍具稻米保价收购措施,也是唯一保价收购的农产品。据统计,公粮价格自1974年起至2024年历经12次调升收购价格,最近1次是在2011年提高公粮价格每公斤3元

陈骏季今天于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决议提高公粮收购价格之评估与执行方案」进行报告,并备质询。陈骏季说,提高稻农收入不是只有一种选项,提高公粮收购价格也非唯一和最好的选项,公粮收购价格若增加5元,种稻面积预估增加3万公顷达27万公顷,收购经费需要177.5亿元,每年至少增加91亿,加上转作休耕奖励金亦须同步提高,则每年收购经费至少需增加48.4亿元,加计转作休耕奖励金每年需增加62.1亿元,合计至少需增加经费111亿元。

陈骏季说,以2011年提高公粮价格经验来看,稻作面积从24.4万公顷逐年增加到2017年最高27.5万公顷,造成稻米产销严重失衡,粮价跌到10年内新低,另由于种稻诱因推升,导致原来转作杂粮农民又回来种稻,过去几年政府转作杂粮作物成效将化为乌有,认为持续推行「1集、2转、3加3」调整稻米产业结构才是正确的方向。

陈骏季也指出,主要缴交公粮的人数及数量仅3成,销售市场数量及人数约占7成,亦即销售民粮稻谷数量远大于公粮数量,等于高达7成销售民粮者无法因为公粮收购价的提高而受益,强调只有降低稻作种植面积,达成稻米供需平衡才能实质提高民粮价格,因此再次反对提高公粮收购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