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与病毒共存vs.动态清零
工商社论
新冠肺炎的变异病毒株Omicron,从去年底以来,横扫全球,世人闻之色变。由于在疫情防治策略和逐步恢复经济活动之间,各国政府想要兼筹并顾的期盼,已经为之破灭。影响所及,不只是欧美国家、日本、南韩等各国政府「与病毒共存」,面临遍地烽火的疫情。而中国大陆的西安和天津,也进行「封城式」的清零作为。疫情之下,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从去年11月底的感恩节以来,欧美各国政府的疫情管制措施松紧不一,新年过后,一波波的疫情,使得街头抗争和警民冲突,不断的发生。事实上,更积极的疫情管控措施,还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疫苗施打强制令」,及其所涉及宪政等级的政治争议。拜登总统在去年9月「超前部署」规定,100人以上的企业员工,必须施打疫苗,并定期接受筛检。继参议院在去年12月推翻之后,今年1月更进一步被联邦最高法院否决该项禁制令,但是,接受联邦政府补助的机构,医护人员还是必须要接种疫苗。拜登总统因而于1月下旬,另外启动全面提供免费的居家快筛试剂之计划,是否为时已晚,已经成为政治问题。
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大陆一以贯之的防疫策略。只要发现确诊的病例,就进行全面性「应做尽做」的核酸检测。从「清零」到所谓的「动态清零」,去年12月迄今的西安和天津,两个上千万、合计将近3,000万人口的超级都会城市,运用原始、专业的普筛,严格管制居家小区的住民进出,确保生活物资的供应无虞。简言之,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并非一般国家或甚至欧美各国政府有能力做到。
如此强制的防疫作为,是否违反人民的自由意志,固然是一个重要的争论焦点。「居家禁制令」,去年在欧美国家,于疫情的不同发展阶段,曾经普遍的被采纳。然而,欧美国家应对紧急状态的特殊措施,最多不超过三个月,而且是在部分民众无法接受、过程争议不断的情况下,所以并没有真正做到贯彻执行。而其结果就是疫情随着病毒的变异,而起起伏伏,时好时坏。最不幸的是,这一切都因为Omicron变异病毒株的迅速传播,在过去两个月,如同海啸般的侵入全球的各个角落。
正因为如此,中国大陆于是针对入境的外国航班,采取不准班机降落的机制,希望阻绝Omicron跨国侵袭的政策思维,明确清晰。面对农历年后的北京冬季奥运,两个月来,疫情的内忧外患,「对外,积极防御;对内,坚壁清野」,无疑是春天到临之前、不会改变的抗疫主轴。
防疫策略的订定,必须基于疫情发展的阶段和政府执行的能力。中国大陆和欧美国家面对Omicron的挑战,「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的防疫策略,南辕北辙;成效如何,尚在未定之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国家体制,「动态清零」的所做所为,是「为所能为」;欧美国家采取「与病毒共存」的防疫策略,希望民生经济能够逐渐复苏,最大的挑战则是「我的身体,我的选择」(My Body, My Choice),欧美人士的公民自主意识。
过去两年的疫情,每每都被认为「可能流感化」的观点,Omicron「类似流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甚至可以居家「自我疗愈」,就可以康复,似乎让人看到隧道尽头的一线曙光。然而,即便如此,一般民众心中仍有多重质疑,例如,这一波传播极其迅速的疫情,重症住院或病故的人,是因为没有完整接种疫苗吗?康复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这些疑问尚待日后的研究和分析。
「与病毒共存 vs.动态清零」,当前两条抗疫的路线,是基于各自的政策目标,并没有是非对错。欧美国家「与病毒共存」重视经济的逻辑,民众不一定会因为确诊而病死,但却可能因为百业萧条而饿死;而且,社会上不愿意接种的民众,并不在少数,这是应该优先解决、但却无法克服的问题。「动态清零」则是「完全清零」滚动式检讨的新作为,重视政治的逻辑,「长痛不如短痛」;然而,除了政府有能力落实抗疫措施,中国大陆具备的优势是,能够自行研发和制造疫苗,具有相当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而且内需市场够大,具有长期抗疫的主客观条件。
在北京冬奥结束之前,「与病毒共存 vs.动态清零」仍然是呈现在世人面前,两种不同的抗疫型态。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程度之别。人类对抗百年一遇的病毒,哪一种策略比较成功,最后的结果,仍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