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與新光合纖 共同開發化學聚酯織物回收技術

工研院与新纤合作,发展聚酯织物全循环技术,借由创新化学回收技术的开发,将高染料含量的废聚酯纺织品解聚并纯化为可利用的聚酯原料,大幅提高废弃织物的回用价值,补足产业循环聚酯料源的缺口,开创我国聚酯回收产业应用商机。工研院/提供

随着全球减塑政策及净零排放目标的推动,再生聚酯材料供不应求,在经济部技术处科技专案补助下,工研院与新纤(1409)合作,发展聚酯织物全循环技术,借由创新化学回收技术的开发,将高染料含量的废聚酯纺织品解聚并纯化为可利用的聚酯原料,大幅提高废弃织物的回用价值,补足产业循环聚酯料源的缺口,开创我国聚酯回收产业应用商机。

经济部技术处表示,材料循环为全球永续发展关键之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等许多跨国企业陆续承诺提升再生聚酯材料比例;服饰产业如纺织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和《气候行动时尚产业宪章》(Fashion Industry Charter for Climate Action)也联合发起了声明,联盟内的85个品牌和供应商承诺用再生聚酯原料,2025年的全球回收再生用量须由14%提高到45%,2030年更希望进一步提高到90%,再生聚酯材料成为炙手可热的材料。台湾是全球再生聚酯材料的重要供应国,技术处借由科技专案推动国内自主化学回收聚酯技术开发,改善传统物理回收法因多次循环程序后,而导致材料特性衰退、须降阶使用的瓶颈,提升我国聚酯产业的竞争优势。

工研院材料与化工研究所所长李宗铭表示,聚酯材料(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塑胶之一,广泛应用在瓶装容器、纺织等产业。为了协助纺织产业因废衣物颜色混杂而难以回收再利用,工研院与新光合纤合作,透过高效解聚及再结晶纯化制程的开发,并结合物料循环与制程整合设计,产制出高纯度、低色度之再生聚酯材料-聚合级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is-2-Hydroxylethyl Terephthalate;BHET),并已完成初步材料应用验证,回收料的特性符合产业需求。在减碳效益上,借由低能耗的制程技术开发,再生聚酯材料的碳排放量相较传统石化聚酯新料降低约30%;与传统纺织品以焚烧处理的碳排放量相比,其整体减碳效益估计最高可达60%,提供产业创新绿色材料解决方案。

新光合纤指出,朝向「环保、循环经济、高分子聚合产品」发展是化纤厂未来市场趋势,因此新光合纤近年积极开发环保回收纱,例如:将帛琉的海洋宝特瓶回收再制成环保回收纱「SIGMA」、2020年使用海地废宝特瓶与新光纺织(1419)合作推出「新光无限衣」等。由于国际食品大厂Coca Cola等公司宣称2030年起宝特瓶要100%使用回收PET原料,导致纺织业的再生酯粒恐将面临供不应求的问题,因此「纤维到纤维」的回收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

「纤维到纤维」的回收技术重点在于如何去除衣物中的染料,以及如何将回收的单体/寡聚物进行纯化,避免回收再加工导致色相、功能性质的下降。除了再生酯粒色相及功能性质的考量外,回收技术的碳足迹、可量产性亦是一大挑战。希望能透过与工研院开发的聚酯化学回收技术合作,以此突破「纤维到纤维」的回收技术瓶颈并展现新纤在纤维回收领域的技术实力及承诺。

工研院积极擘划「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在永续环境应用领域发展绿色科技,不仅提供产业创新解决方案,也抢先布局我国净零转型竞争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