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微生物染料开发与纤维应用」」 夺2021年爱迪生奖银奖

工研院「微生物染料开发与纤维应用」,勇夺爱迪生银奖荣誉。(工研院提供/罗浚滨新竹传真)

工研院「微生物染料-MatabColor」技术,可产出多种原色微生物染料。(工研院提供/罗浚滨新竹传真)

细菌可以生产染料?工研院研发的「微生物染料-MatabColor」,以改质的大肠杆菌,将代谢物制成染料后,应用在染色织品,这项具备环保、无毒、环境相容性高的「微生物染料开发与纤维应用」,将为纺织产业链带来革命性突破,更勇夺2021年爱迪生奖银奖。

工研院材化所组长唐静雯说,在纺织业中大菁靛蓝、胭脂红是常见的动植物染料,但生产耗时品质不稳定等因素无法满足量产需求,而微生物染料属于创新领域,工研院确认研发方向后,将专攻生物化工、纺织工程技术的两个团队,整并成微生物染料团队。

微生物染料团队选定具有大量研究基础,且生长速度快的大肠杆菌作为主要菌株,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研发出产业革命性的「微生物染料─MatabColor」生产技术。

唐静雯指团队研发的技术,成功赋予大肠杆菌菌株显色能力,产出多种原色染料,并可借由混搭三原色方式,进一步变化出数十种颜色,目前蓝色染料、棕色染料已进入试量产。

工研院团队同时研发出品质稳定的微生物染料生产制程技术,更开发出染色助剂及纤维表面改质技术,在棉、尼龙纺织品的色牢度、饱合度及色深度呈现上,已可媲美化学染料,突破过往生质染料的瓶颈

唐静雯特别指出,目前化学染料无黑色染料,纺织产业需要用高浓度三原色混合调配方能产出,消耗资源较其他颜色大,染整制程也会产生更多废水,而团队已开发出单一黑色微生物染料,具备低碳、安全无毒等特性

唐静雯相信这将可协助国内纺织产业超前部署,建立MIT绿色供应链,使跨域整合纺织工程、生物化工、化学品产业成为突破性的新兴商业模式蓝海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