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铁道和水岸 绿川风华再现
绿川「民权路至复兴路段河段」已完成整治,是一处相对具有复古的场域。(台中市水利局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
台中市绿川河道长5.7公里,民权路至复兴路段河段已完成整治,规画设计以防洪安全、水污染处理、景观营造三方面着手,营造「绿柳成荫、川川不息」700公尺河岸风貌。台中市水利局表示,此段结合绿空铁道及水岸蓝带,有别于火车站前繁忙的商业活动,是一处相对具复古风的场域。
分段整治 打造河岸风貌
绿川河道自民权路延伸至大明路段,沿岸环境改善计划分段施工。水利局斥资1.6亿元整治民权路至复兴路段,于去年2月开工,从南区跨越至西区,总长700公尺,要打造「绿柳成荫、川川不息」的河岸景观,工程日前竣工,崭新的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水利局指出,民权路至复兴路段是绿川全线主要的通洪瓶颈区域,以防洪为最优先考量,并减少水泥化、硬铺面,让河道维持可入渗,全面采用透水性铺面,以自然、生态、低冲击设计手法规画设计。
民权路至复兴路段有别于火车站前繁忙的商业活动,从丰富商业性的都市空间到一个相对具有复古的场所,水利局规画时除考量从景观上视觉转换外,更希望能透过声音与河流、铁道的速度产生穿插感。
因此段紧邻高架铁路,都发局将旧铁道规画为绿色步行及自行车骑乘空间的「绿空铁道」;水利局也采纳地方民意,保留建国南路通行车道并增设停车空间,结合绿空铁道及水岸蓝带,再现绿川风华。
水利局强调,绿川水环境改善计划对台中旧城区改造带来非常大的效益,基于此段为宁静住宅区,整体水环境营造以贴近民众生活、融合在地文化景观意象为主,让绿川全流域具备融合商业、生态、生活、文教、信仰等元素,成为一条充满多元「生活感」的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