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下市再上市有何不可?

在30年之后,曾经创造奇迹老一辈创业者,即将退休,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代接班及企业面临转型升级问题。(本报系资料照)

过去20、30年来,台湾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然而,在30年之后,曾经创造奇迹的老一辈创业者,即将退休,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代接班及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等问题。值此之际,企业正需要许多外来的专业技术资金来帮助他们渡过下一个关键期,但放眼当前政府对于资本市场的诸多法规,包括企业引资、下市重整等问题,仍维持许多固有的限制,未做进一步的突破,长此以往,政府断送的,恐怕是整体产业竞争力

平心而论,企业会上市的同时,某些时刻自然也会面临下市的考量,例如,当发展到一定的瓶颈时,就会思考是否先下市、重整,再重新出发,其实过去台湾也不乏下市之后再上市的成功例子,例如,东隆五金亿丰等,都属此类成功的案例,显见下市并不是结束,相反的,下市之后若能将企业成功改造,不仅是休息再出发,甚至能交出更亮眼成绩单

然而,政府在这些面向,却设限重重,除了下市要管制之外,包括有些企业要借壳上市,也设立很多的门槛。不论是对于下市、或是借壳上市,设立过多的门槛,等于妨碍了企业之间互相交流所创造的新活力,因为在这些过程里,原本的企业经营者,随着新的股东群加入,将可为企业的经营模式或是文化,注入进步的元素,打破原先受限的发展格局

特别是下市,台湾资本市场上现在有为数不少的所谓的「僵尸股」,不仅股价低,成交量也低,某种程度已代表投资人并不看好这些标的公司的发展,因此才乏人问津,导致价量均偏低,这样的公司倘若有自觉想下市,重新作整理之后再出发,政府还不愿给机会,让公司在上市盘继续苦撑,不仅害了公司本身,亦伤害整个大盘指数及总成交量。

在第一代企业家退休,第二代进行接班之际,比起老一辈的人,企业家第二代对经营及发展方向上,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下市或被借壳,往往能让这些企业家第二代,得到适度的时间空间,来思考未来何去何从,比起以负面角度看待这些正常的市场交流活动,监理机关倒不如以更开放的心胸,重新检视这两种策略在企业转型之际所能发挥的正面助益,政府若能及时换一种思维,整体产业发展将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