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空间被打枪 双子星都审卡关

台北双星大楼多功能公益空间,包含国门客厅、城市舞台、展览厅等空间。(本报资料照片)

北市都市设计审议委员会昨审议「台北双星大楼」开发案,多数委员认为公益空间城市美术馆、展演空间规画需再思考,应与周遭古迹景观呼应。都审会主席、都发局长黄一平裁示,同意大方向结构设计,决议下次再讨论环境补偿、环境公益性。

台北车站特定专用区C1/D1「台北双星大楼」开发案历经5次流标,北市捷运局前年与蓝天宏汇团队签约,总投资金额达606亿,预估2026年8月完工。昨于第一次都审会闯关失败,市长柯文哲原预计今年底开工,但捷运局副局长王伟昨表示,今年不太可能开工,审查程序走完才能申请建照。

台北双星大楼于重庆北路上方规画多功能公益空间,包含国门客厅、城市舞台、展览厅等空间,开发单位昨强调,会做公益性的活动,与周边景观整合,环境补偿措施还包含认养19年交六、交八广场、台高铁通风塔减量、绿色友善措施、城市美术馆等。

但有委员认为公益性需要加强,包含11楼城市美术馆方位,可考虑面向北门甚至北车等,而3楼展演空间虽有漂亮落地窗,但看出去是天桥的高度,应要有城市景观。

还有委员表示,台北北门是国定古迹,周围还有市定古迹、私人美术馆、历史建物等,这是在重要节点创造新的历史,建筑物本身就是艺术品,现在恐欠缺美感,应多下功夫;也有委员强调,「唯有尊重历史,这个地方才会真正成为台北」。

黄一平表示,审议委员会同意大方向结构设计,但委员对于空间规画配置、周遭环境影响的建议,应回去补足,最后裁示环境补偿、环境公益性条件下次规画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