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玉振:真正的高手,不是先想着赢,而是先保证不输
本文已获得授权
来源:华营管理私塾
作者:宫玉振
编辑:习丌
在孙子看来,战争取胜的一条法则是,不要先想着赢,要先保证自己不输。简单地说,就是不打无把握之仗,先立于不败之地。先奠定不输的基础,再追求赢的机会。
湘军统帅胡林翼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兵事不可言奇,不可言精。盖必先能粗而后能精,能脚踏实地,乃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用兵之事,先不要一味追求策略上的出奇,一味追求管理上的精致。只有把最基础的事情做好,才能追求更高的境界;只有把组织的根基打牢,才谈得上策略的灵活运用。
直到今天,这也应该是我们在动荡而不确定的战略环境中进行经营与决策的基本原则。
理念:先为不可胜
关于“先胜”,《孙子兵法》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过去那些善于作战的高手,总是先保证自己不失败,然后再等待战胜对手的机会。不失败的主动权在自己,能否胜利要取决于对手。所以真正的高手,能够做到的是不失败,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打败对手。所以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强求。没有取胜的可能时,就应该实行防守。有可能战胜对手时,就要果断进攻。防守是因为优势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人,隐藏自己的实力如同藏于九地之下;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己的攻击如同动于九天之上。这样,既能保全自己,又能取得完美的胜利。
这段话,把“先胜”的核心理念讲得淋漓尽致。
我们为什么要参与竞争?一定是出于赢的目的。《孙子兵法》就教了我们如何在竞争中取胜。但有意思的是,一上来就告诉我们:真正的高手,不是先想着如何去赢,而是先保证自己不输,然后再寻找赢的机会。
下围棋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叫作“金角银边草肚皮”。如果你不是绝世高手,那绝对不要贸然进入中腹去争夺。你要先占据边和角那些具有战略价值的地方,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以此为根据地,依托这些边和角,寻找机会向中腹发展。得一寸就是我的一寸,得一尺就是我的一尺。进可攻,退可守。
秦国如何统一了中国?秦统一中国,不是贸然进入关东与六国争夺,而是先向西发展,“益国十二,开地千里”。使西边的十二个小国家成为附属国,扩张了一千里的战略纵深。尤其是灭掉了巴国和蜀国,就是今天的四川和重庆地区,在战略上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向东以争天下。
秦国在与六国作战的过程中,也会打败仗,但打了败仗就退回函谷关以西,根基不动摇,随时可以卷土重来。六国在与秦国的作战中,也打过胜仗。但所有的胜仗,根基都是不稳固的,最后在与秦国的争夺过程中,让秦国一步步地占了上风。
毛泽东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建设。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阵地,是红军战争的可靠依托,是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创建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依托而将陷入失败,成果也无法保持。
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对根据地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说根据地是军队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
在长期、复杂而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首先要创建、巩固、发展强大的根据地,这成为我党我军始终坚持的核心原则。以根据地为基础波浪式发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博弈中一步步占尽了上风,取得了胜利。
定力:先胜而后战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句话最关键也最难做到的一个字,就是“待”。
从长远来说,没有偶然的成功。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精心准备和计算的基础上。所以,真正的高手一定具有足够的战略耐心与定力。
在《决策学的诡计》一书中,克里斯·布雷克以扑克牌游戏为例说:在扑克游戏中,优秀的玩家有一个特点是可以从容地应对一手烂牌。在牌运不好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遇到不利的情况时,他们不会大喊大叫,并埋怨自己的牌运或发牌人,而是镇静地打烂牌并等待下一局,因为他们知道,从长期来看,自己会赢。
对手不会放过任何攻击你的机会。你自己先要没有大的漏洞,没有大的隐患,不出大的差错,不给对手提供大的可乘之机。
不犯错的主动权在你自己手里。对手犯不犯错是你无法决定的。你无法强迫对手犯错,但至少可以保证自己不犯错,然后耐心等待机会的出现。用孙子的话说,这叫“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这是在动荡、复杂而不确定的环境中唯一可以自己把握的东西。
曾国藩用兵非常强调战略定力。他打仗有个战术,叫作“结硬寨、打呆仗”,要结营就要结硬寨。什么叫结硬寨呢?
曾国藩有个规定,湘军行军,到了一个地方,不管多么晚,不管多么累,也不管天气如何,第一不能休息,第二不能主动找太平军挑战,要先挖壕沟。一共挖四道沟,内外各两道,对沟的深度和宽度都有要求。
然后是“垒墙子”。用挖沟挖出来的土,在内外两道沟之间垒一圈墙,对墙的高度和厚度也都有要求。墙子垒完之后,再在最外层那道沟的外面,将5尺长的扎花篱的木头埋进土中2尺,做成障碍物。工事这才算修完了。
然后再派出三成人“站墙子”,也就是战略值班。其余的人可以休息。过一个时辰,再由另外三成人起来换防。
用曾国藩的话说,哪怕是临时住一晚上,也必须做“坚不可拔之计”。哪怕我只是临时在这里停留一晚,太平军想来偷袭,也没门儿。这叫“结硬寨”。
曾国藩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但使能守我垒安如泰山,纵不能进攻,亦无损于大局。”意思是只要自己的营垒安如泰山,即使一时不能发起进攻,也无损于整个大局。
我们做企业也是一样。把一个市场、一个客户拿下了,这就是我的市场、我的客户,对手根本就撬不动、撬不走,不给对手任何机会。
这就是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正是依靠这一战术,曾国藩在与太平军的较量中,一步步占了上风。
根基:修道而保法
如果从战略决策的角度来说,“先胜”是不要犯战略性的错误,那么从组织管理的层面来说,“先胜”则是要先筑好组织取胜的根基。
孙子说:“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打胜仗的军队,总是有了胜利的把握,然后才会出手。打败仗的军队,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去就打,企图在打的过程中侥幸取胜。
好的企业也是这样,不侥幸,不投机,老老实实把基本面做好,不会老抱着搏一把的心理。
若内部管理混乱,组织千疮百孔,机会越大、发展越快,反而会死得越惨。太多陷入败局的组织,其实都是败于自身,都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胡林翼有句用兵的格言:“一年不得一城,只要大局无碍,并不为过;一月而得数城,而贼来转不能战,则不可为功也。”
一年也打不下一座城池,只要对大局没有影响,也不算是什么过错。一个月打下了几座城池,敌人一进攻,就全丢光了,也不能算是战功。
做企业最忌讳的就是胜则一日千里,负则一败涂地。看起来不断在攻城略地,其实却是商业上的流寇,并没有根基。
真正的长期主义高手,一定是先把管理的基本面做扎实,先立于不败之地,这样才能不管外在的环境如何动荡、如何变化,都能从容掌握自身的命运。用孙子的话说就是:“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孙子提出的“道”“天”“地”“将”“法”这五大要素,正是动荡时代要把握的管理基本面。
◆ 什么是“道”?就是企业的愿景。
◆ 什么是“天”?就是企业所处的大势。
◆ 什么是“地”?就是企业所处的行业与市场。
◆ 什么是“将”?就是企业家和自己的核心管理团队。
◆ 什么是“法”?就是企业的法规、制度、流程,也就是企业的组织与管理。
动荡时代战略管理的核心要素就是这些。
用孙子的话说,是“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这五大要素,将帅都不可不深入了解、透彻把握。深入了解的人就能取胜,不深入了解的人就无法取胜。
需要提醒的是,在动荡的时代,“道”“天”“地”“将”“法”这五大要素,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为条件、相互支持的关系,一定要综合起来看。
比如“天”,即所谓的大势和时机,对于竞争者当然非常重要。面对同样的大势与时机,什么样的人能把握住?那就是优秀的“将”,既有理解大势、洞察机会的智慧,又有把握大势、抓住机会的果断。
同样的大势与机会,什么样的组织能够把握住?优秀的组织,既有清晰的理念,也有卓越的管理。
如果组织层面没有“道”和“法”的支持,领导力层面没有“将”之“五德”的品质,就算有大势和机会摆在面前,你也把握不住,或者说没有办法长远地把握住。你最多只是投机者,能胜于一时,无法胜于长远。所谓的机会,甚至会变成巨大的陷阱。
大部分中国企业是怎么起家的呢?往往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将”),依靠其敏锐的眼光和过人的魄力,发现和利用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带来的各种战略性机会与风口(“天”),进入了一个行业与市场(“地”),然后有了今天的成就。
然而,如果仅仅把企业的成功寄托在机会与风口之上,那么机会与风口的寿命就是企业的寿命。在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竞争越来越变成正规战、阵地战、攻坚战,对组织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五事”中“法”的重要性因此就越来越突出。
更重要的是,又有多少中国企业有清晰而坚定的“道”,有伟大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又切切实实地能够被员工、伙伴、客户、社会真心认同和接受,真正做到孙子所讲的“上下同欲”,做到“令民与上同意”,从而使组织真正有了灵魂呢?没有这样的价值追求,没有这样的灵魂,要想打造卓越的组织,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所以当代中国企业的管理理念,一定要经历从以机会为核心,到以组织为核心,再到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转变。好的企业,一定是时代的推动、卓越的领导、组织的进步、价值观的胜利等要素的复合体。
战争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领域,将军们必须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争取确定的结局,这就是胜利。正是因为如此,将军们对动荡而不确定环境中的管理法则的理解,也就远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为成熟。“先胜”原则就是其中最深刻的理解之一。
在动荡而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中,竞争者很容易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己。但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最终是管理中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通、最质朴的常识性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匹配程度,决定着你到底能走多远。
孙子的“先胜”理念告诉我们,在动荡而不确定的环境中,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竞争中,正是这些貌似老生常谈、千年不变的管理常识,才是真正决定组织命运的根本力量。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是你能决定的,有些东西是你不能决定的。在大变局时代,坚守管理的常识,定期像照镜子一样回到这些基本的要素来反思自己的组织,并持之以恒地从这些基本的要素入手,去夯实你的管理基础,提升你的整体能力,比什么都重要。这是组织的根基,是组织能够历经大风大浪而岿然屹立的保证。
同样的大势与机会,什么样的组织能够把握住?优秀的组织,既有清晰的理念,也有卓越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