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何只有名而无“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人除了姓名,还会取一个表字。
如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
《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就是说,古人在成人礼后,在名之外再去一“字”,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袁绍曹操即便后来反目,也互称表字
图片出自网络
走入社会之后,大部分同事和朋友,都要称他的字而不是名。
部分的文人雅士,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苏轼|图片出自网络
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01
取名有讲究
古人首先取名的时候就非常讲究,《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信,指的是出生时,婴儿的特殊胎记或其他显著标志。
比如周武王的夫人生下孩子后,发现这个孩子的手掌上有个“虞”字,武王就给他取名叔虞。
义,依据婴儿的气质和对他将来的期望取名。
季历生了儿子后,孩子的祖父古公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因此给这个孩子取名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姬昌|图片出自网络
象,是依据婴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取名。
圣人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
孔子|图片出自网络
假,取于物为假,是指借周围的事物或时代背景为名。
如孔子给孩子取名孔鲤这个例子。
最后是类,取于父为类,就婴儿同父亲的某种相同之点取名。
鲁桓公的太子和他同日生,给他取名叫同。
关于这类名字,还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王凝之父子的名字,这种名字其实是代表着父子三人都是天师道的信奉者,也反映了魏晋玄学风行的背景。
王羲之父子|图片出自网络
当然,最典型的借助时代背景取名,莫过于咱们上世纪出现的“援朝”“跃进”“向阳”等名字。
如果父亲叫“向阳”,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怀东”,这个意思,大家都知道。也可以归类为第四、第五类。
不过,古代有父子同名的现象,隋朝处士罗靖与其父同名,唐朝的陈祎墓志铭中提到陈祎与其父同名。更有意思的是, 严挺之的女儿也名为严挺之。
这也说明,名字的避讳传统虽然有讲究,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父子、父女姓名的相似性并非完全被禁止。
02
取字也不能乱来
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1-2个字,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并列关系,像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屈原|图片出自网络
辅助关系,名和字的意思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如陆机字士衡。
天机星是北斗第三颗星,玉衡星是北斗第五课星,机衡并用可以代指北斗。
如果皇帝是紫微北极星,那北斗七星每一颗都是公子王孙、三公九卿等重要人物的象征。
从陆机的名和字来看,江东陆氏家族对他抱有很大期望。
再有就是矛盾式了。
韩愈字退之,愈是更进一步的意思,退之就是走回头路,这么看来,韩愈的名字是更想符合中庸之道。
在这里要特别提一下,诸葛亮字孔明的孔,如果你按照小孔成像的原理来理解,那么诸葛亮的名与字也是追求中庸。
诸葛亮|图片出自网络
但如果按照《道德经》中“孔德之容”来理解,那这个孔就是大的意思,联想到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的字应该理解为“大明大亮”。
或许,在诸葛亮看来,我倒是想低调,实力不允许。当然,后来的诸葛亮淡泊宁静,但修身、治国都达到了最高水准。
更多的字和名的关系是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
张飞字翼德,有“翼”方能“飞”;关羽字云长,有羽翼才能飞上云端;赵云字子龙,《周易》:“云从龙,风从虎”,就是云由龙所生,风由虎所造。
从右至左:关二爷、张三爷、赵四爷
图片出自网络
假设赵云的大哥叫赵风,又是家中嫡长子,那完全可以字伯虎。
当然,一般称呼对方“字”就代表尊重了,如果文人雅士有号,称“号”更让对方有面子。
但更多时候,人们会根据一个人的官职、地位代称某人,如杜工部、严阁老。
03
皇帝竟然没有字
从严挺之的例子能看出,古代女人是有名的,而且有表字。
王嫱,字昭君;吕雉,字娥姁;杨艳,字琼芝;谢道韫,字令姜。
这些无不透露着对美好的期望,但也有个别看起来非常草率的。
吕雉|图片出自网络
如孙权的大女儿孙鲁字大虎;小女儿孙鲁育字小虎。孙十万取名的水平快赶上合肥遇见张辽了。
这说明,与古代宗法制度严格的固有印象不同,女性的地位并不完全是鲁迅杂文中写得那样。
可是,在表字是个主流的中国历史中,我们却发现,皇帝这个尊贵的群体,很少有人有表字。
有表字的皇帝第一类集中为开国帝王。
如西楚霸王项籍字羽,汉高祖刘邦字季。
霸王与高祖|出自网络
东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西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
李渊字叔德,赵匡胤字元朗,朱元璋字国瑞。
另一类为机缘巧合之下当上皇帝。
他们原本可能就是宗室,但因为皇帝无后,或者因为其他重大事件,在阴差阳错下当上了皇帝。
像刘病已字次清,他是汉武帝时期,废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死后,因为汉昭帝短寿,加上昌邑王刘贺,就那位宝藏男孩儿海昏侯无德,所以被捧上了皇位。
刘病已|图片出自网络
还有咱们的“九妹”完颜构字德基,本身宋徽宗退位后,宋钦宗已经即位。但由于靖康之变,宋朝两位皇帝、诸多宗室都被俘虏,只有他得以幸免,接住了这“泼天富贵”。
赵构|图片出自网络
还有一种是非大一统王朝,只是地方割据的帝王。李煜字重光,孟昶字保元。
最特殊的是,三国的帝王一般都有字。
刘备、曹丕、孙权作为三个朝代的开国君主有表字很正常,他们的继承人也都有表字,如刘禅字公嗣,曹睿字元仲,孙亮字子明。
04
皇帝为何没有字?
或许有人会举反例。
如汉武帝刘彻,这既是大一统王朝的君主,又非创业之君,他有个表字“通”。
汉明帝刘庄字子丽,汉献帝刘协字伯和。
汉献帝|图片出自网络
但注意,他们几人其实属于上述类型中的第二类。
汉武帝刘彻被立为太子以前,汉景帝已经立刘荣为太子;
汉明帝被立为太子前,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平衡南阳系和河北系两大军功集团,最先立郭圣通为皇后,立她的儿子刘疆为太子。
至于汉献帝,是因为董卓进京废掉了少帝刘辩才得以登上皇位。
唐高宗李治也是类似的情况,他有个表字为善,因为最初李世民的法定继承人为李承乾,李承乾被废后,濮王李泰和吴王李恪都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李治|图片出自网络
大胆猜测一下,可能许多皇帝在登基之前如果没有被立为太子,是可以有表字的;而在成年之前就已经被立为太子,成为了法定储君,即便有表字,也没有多少人敢叫。
许多皇帝在登基前,早就过了成人礼,也不是法定的储君,是通过别人拥戴或者自己政变上位的,如李世民、李隆基。
这些人按理说应该有表字,但是无人提及,大概率是成为皇帝后,他们的表字不能随便提起。
想要在古代的文献中寻找,因为避尊者讳,记录的很少,所以很多皇帝的表字便不得而知。
崇祯|图片出自网络
(崇祯对避讳这件事很讲究,如因为他叫朱由检,所以不允许宫里喊“猪油”,而要叫“芝麻水”。)
到了明朝,典籍已经很多,但明朝帝王之外,很多藩王的表字也难以找到。
倒是在清代有零星记载,如乾隆第十一子永瑆字镜泉,道光第七子奕譞字朴庵。
值得一提的是,末代帝王溥仪给自己取了个表字“曜之”,还有个号“浩然”,观溥仪不同时期的照片,还是公民时期的精气神最好。
清废帝、伪满洲国皇帝、新中国公民爱新觉罗·曜之|图片出自网络
旧社会当皇帝时一脸死相,被社会主义改造后终于有个人样了
估计这也应该是在接受完社会主义改造,成为新中国公民以后的事了。
你所不知道的是人家溥仪还有个英文名呢?叫亨利!
这也无所谓,毕竟溥仪在6岁就退位了,表字和号随便取。再加上,那时候毕竟跟洋人打交道很多,溥仪赶个时髦倒也可以理解。
看鉴书友会即将正式上线啦!!!
诚邀你们与我一起,从历史解读世界,感受有趣的灵魂。在书籍里收获比金子更宝贵的东西。
作为一名热爱且深知阅读重要性的人,我很高兴可以通过读书会,让大家更轻松地与书结缘。
届时,我们会举办主题沙龙、专场直播等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用碎片化的时间积累,实现自我提升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