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人的世界史》國家是如何滅亡的──韓國的故事

安重根手书的独立太极旗。 图撷自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文/涂丰恩

西元1909年10月26日早上9点,在中国东北哈尔滨车站的一起暗杀事件,震动了东亚世界。遭到暗杀的一方,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大人物伊藤博文。日本第一部的宪法,就是由伊藤博文负责起草。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过后,伊藤博文也以明治维新后第一任首相的身分,代表出面签署马关条约。他引领着日本的现代转型,被日本人视为伟大的政治人物。

事件发生当天,他正准备要与俄罗斯的财政部长会面。俄罗斯方面,特别派员到火车站迎接他。伊藤博文在众人的欢迎中步下火车。当他站在月台上时,突然「砰」的一声,有人朝他开枪。凶手一共发射了七发子弹,其中三发击中了他的胸部和腹部。其余的流弹,则打中了与他同行的外交官。伊藤博文大叫:「我中了三发,对手是谁?」在场的宪兵立刻逮捕了凶手──一位名叫安重根的年轻男子。但安重根完全不打算抵抗或逃跑,他用俄文高喊着:「韩国万岁!」(Корея! Ура!)

安重根。 图/维基共享

安重根的暗杀行动,是一连串韩国人抵御日本进逼的最高峰。

事情要从19世纪末开始说起。早在1870年代,日本就时常出现出兵韩国的呼声。不过,这种意见被国内不同的势力所牵制着。当时还有许多人认为应该以内政为先,无需急着扩张版图。但在1876年,日本还是凭借着武力和韩国签下了一份「江华岛条约」。这是份标准的不平等条约。它让韩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又让日本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从此日本人在韩国犯法,必须交由日本处理,韩国不得插手。除此之外,按照这份条约,韩国必须开放更多港口,并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真正重要的是,这份条约的一开始就明文规定:韩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与日本拥有平等的权利。这句话表面上讲的是日本与韩国,实际上却是指向中国。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韩国属于中国的藩属国,必须定期到北京朝贡,并接受册封。朝鲜时代的韩国人虽然对打从一开始就看不起满州人,认为清朝由野蛮民族所建立的,但他们唯一认可的世界中心仍是中国皇帝,而不是日本天皇。

日本不这么想。他们要打破这个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局势。而第一步就是要让韩国脱离中国。

伊藤博文。 图/维基共享

当时的韩国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外在世界,特别是日本,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他们知道韩国需要一场改革,问题只是,到底该怎么做。韩国国内的意见分歧。有人支持跟中国合作,有人认为应该向日本学习。有人主张面对外在势力,态度需要强硬,有人则认为不该抱持锁国心态,要积极对外开放。抱持着不同想法的人,各自结成阵营,彼此攻讦,并且争夺权力。人人都希望能把自己的那一套付诸实现。

就在韩国国内路线之争越演越烈,日本正在逐渐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这个逐渐扩张的军事势力,终于在1894年,和中国之间产生了冲突──后来人们所称的「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东亚各个国家的命运。一向是东亚中心的中国,最后竟然在战场上被日本扳倒。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割让日本,成为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个殖民地。除此之外,条约也再次重申:韩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从此不再是中国的藩属国。清朝在败战之后,虽然并未从此一厥不振,但仍显得日暮西山。丢掉台湾,他已经无能为力。韩国要独立自主,他当然也无法说不。但脱离了清朝的韩国,并没有因此就获得了自由。相反地,他的自主权正在加速流失。

马关条约。 图/维基共享

马关条约签订后七个月,在一个半夜里,韩国的王宫内突然起了一阵骚动。有群人持刀闯进宫廷之内,他们看起来像日本的浪人,但是没人能确定他们从何而来,又是为何而来。他们到处抓人,用刀抵着人们的脖子,并且用韩国人无法理解的日语大声嘶吼。整个王宫之内,充满了呼叫声和哭泣声,陷入一片混乱。情势在天亮后才逐渐稳定下来,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这群暴徒闯入王宫的目的。人们发现,他们暗杀了国王高宗心爱的妻子:闵妃。

闵妃的遗体被发现时,身上还穿着侍女的衣服,人们推测她原本打算混在人群之中,以躲避暴徒袭击。不过,凶手把她,连同她的两个侍女,一并给杀害了。

被暗杀前的闵妃,是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她虽然只是王妃,却能左右韩国的重大政策。她经历了许多政治斗争,最后获得大权,成为国王高宗的支柱。闵妃一度对日本抱持开放态度,但随着日本的扩张野心越来越明显,她对日本也开始提警戒。她转而积极地和清朝联系,希望能藉清朝的力量,来牵制日本的。在日本的眼中,她成为了势力扩张的最大绊脚石。

但闵妃的暗杀事件是由日本人指使的吗?有人认为,真正的主导者是闵妃在韩国国内的政敌。但当时国际间,都认为日本与此事一定脱不了关系。

日本的态度很暧昧。出面处理此事的日本代表三浦梧楼,抵达皇宫之后,没有多做调查,就直接下令把闵妃遗体移到王宫内的庭院,放一把火烧了。同时还要求韩国剥夺闵妃的头衔,将她贬为庶人。但是面对国际压力,日本政府还是起诉了四十八名嫌疑犯,作为回应。只不过,在一年之后,这四十八人最后以证据不足的理由,全部无罪释放。

被暗杀的闵妃。 图/维基共享

少了闵妃的韩国朝廷,需要开始寻找新的求生之道。刚刚吞了败仗的中国,自顾不暇,当然无法提供任何有力的协助。韩国因此转向了身边的另一个大国:俄罗斯。在当时看来,俄罗斯似乎是整个东亚世界中,唯一还能牵制日本的势力。从1896年起,韩国国王高宗甚至直接把宫廷搬到俄罗斯大使馆内,以躲避日本势力的干预。当然,这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一年后,高宗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在众人的劝进下,他结束了朝鲜王朝,宣布将国家改为「大韩帝国」,自己则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在此之前,这是只有中国帝王才能拥有的头衔。他意图振作,并且希望将国家带向真正的独立自强,因此推行土地改革、货币改革,强化军事实力,鼓吹爱国的思想。高宗的举动受到韩国国内的支持。有群知识分子组成了「独立协会」,也是希望能让韩国强盛起来,进而获得真正的自主权。

可是韩国内部的改革似乎赶不上外在局势的变化。

1904年,大韩帝国成立后七年,日俄战争爆发。结果日本竟然又一次赢得了胜利。这下子,不只是中国,连俄罗斯都不是日本的对手。在整个韩国周围,几乎已经没有比这个新兴的帝国更为强大的势力,再也没有人能压制他的扩张。韩国的地位,更加地岌岌可危。

日俄战争过后双方签约的场面。 图/维基共享

果然,就在日俄战争打完不久,韩国就被迫与日本签下了一份「保护条约」。条约签订的前几天,日本的军队已经在韩国首都街头演习、示威,文攻武喝,让韩国几乎没有拒绝的余地。根据这份条约,从此韩国一切外交关系,都要交由日本全权处理。

这么一来,韩国等于完全丧失了其国际地位。不只如此,日本还要求在韩国首都设立统监府,用来处理外交事务。担任统监的人,有着极大的权力,可以直接晋见韩国皇帝。而担任第一任统监的,就是暗杀事件的主角:伊藤博文。

条约的签订,等于是让韩国沦落为日本的保护国,所以当消息一传出,韩国全国上下震动不已。负责签约的大臣被视为卖国贼,房子被烧毁。皇宫外面聚集了数千人,群情激愤。当时「皇城新闻」的社长,更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本日放声大哭」的文章。只是,文章一刊出,新闻社立刻就被查禁。

韩国各地不断出现反日事件,有人写了万言书,痛批日本缺乏道义,破坏世界和平。更有许多人人直接以自杀明志。没有人愿意眼睁睁看着国家沦入他人手中。

高宗也不想。他决定要放手一搏。

力图振作的高宗。 图/维基共享

保护条约签订过后一年,荷兰的海牙召开了一场「万国和平会议」──这是个讽刺的名称,当时与会的,都是国际上对外扩张的强权国家。韩国,当然不在与会之列。但是高宗不想缺席。他派了三个密使,远赴海牙,要向当时与会的欧洲强权求援,希望他们秉持正义,主持公道,阻止日本的野心。

三位密使──李相卨、李俊与李玮钟──到了海牙,想见各国代表,但都被拒绝了。他们都说,韩国已经隶属日本,属于他国内政,外人无从置喙。众多代表中,只有荷兰稍微表示了同情之意。

密使一事,很快就被日本方面知道,并激怒了日本国内的强硬派。他们决定展开报复。伊藤博文进了皇宫,直接向高宗表达了不满。他怒叱这种行为太过「阴险」,又说这种举动无异于向日本宣战。他接着见了韩国的总理大臣,要求高宗立刻退位,为行为负责。在韩国朝廷内,有些官员也开始呼吁高宗应该以大局为重,主动下台,以免触怒日方。

在内外交迫下,高宗终于在1907年7月19日宣布让位。

高宗下台后,他的儿子纯宗接任了韩国皇帝。三十三岁的他,完全沦为日本傀儡。就在他继任不久,伊藤博文就要求韩国签下又一个保护条约。这一次不只是外交,就连内政、司法都要一并交由统监府全权处理。同时,日本也解散了韩国的军队。

但是日本并吞朝鲜,靠的不只是武力。早在更久以前,日本的资本就已经进入了韩国。日本银行和大企业都在韩国进行投资。当统监府设立时,日本已经相当程度掌控的韩国的金融资本。

日本也鼓励人民移居韩国,以拉近两国的关系。根据统计,1905年有4万多名日本人居住在韩国,隔一年数字则暴增成了8万。在韩国的主要城市,包括首都之内,出现越来越多的日本社区。

当然,要掌握人心,最重要的还是媒体。许多批评统监府的报纸,都遭到了取缔。而日本除了发行御用报纸,为政策宣传之外,还处心积虑,买下了当时颇具有影响力的「大韩每日申报」。

只是这些举动,并没有能压制韩国民众的愤怒,反而让反抗势力越走越激烈。拿笔的文人,一方面鼓吹独立思想,一方面企图振兴教育,希望能力挽狂澜。直于拿枪的军人,在被日本解散之后,则集结成了「义兵」,在各地以武装抗争──在日本眼中,这群人是标准的「匪徒」。就这样,终于到了1909年,有了安重根的暗杀行动。

伊藤博文被暗杀前的照片,他正步下火车。 图/维基共享

其实,在暗杀事件发生当下,伊藤博文已经辞去统监一职。但他在政界的势力并未立刻消退。真正吊诡的是,在日本国内,伊藤博文是主张「渐进式」,慢慢并吞韩国的一方。他一死,反而加速了日本侵略韩国的速度。

1909年11月,日本官方在东京的日比谷公园,为伊藤博文举办了「国葬」。同一时间,日本政府则开始着手规划合并韩国的细节。日本的并吞计划,得到了韩国国内一部分人的响应。

当时在韩国,出现了名为「一进会」的团体。这个团体,原本以农民福祉、土地改革和文明开化为号召,但随着时势变化,团体的领导人逐渐与日本越走越近,互相呼应。他们开始宣称,为了多数人的利益,韩国人应该接受日本的统治,不能再目光如豆,违逆世界趋势。他们强调自己理性而爱国,甚至构想了一套「合邦论」。按照这套构想,韩国皇帝可以保持他的头衔,韩国人民也可以拥有平等的待遇,只不过放弃原本的韩国,改隶属日本国。在一进会看来,这是最好的结局了。

同时,日本开始向韩国朝廷施压,并且悄悄地与各国联系,确认外国势力对于日韩合并不会干预。终于双方在1910年9月22日签下了合并条约。条约一开头说:「日本国皇帝陛下与韩国皇帝陛下,顾及两国间之特殊而亲密之关系,欲增进相互幸福,永久并确保东洋和平。为达此目的,确信韩国与日本国合并是最佳方法,兹决定两国间缔结合并条约。」而条约第一条写着:「韩国皇帝陛下将关于韩国全部一切统治权,完全且永久让与日本国皇帝陛下。」

签约一事,原本是秘密地进行,没有人知道。日本很清楚,这个举动将在韩国社会投下一颗震撼弹──虽然韩国人在过去已经被震撼过无数次,但剥夺韩国皇帝的统治权,等于是直接宣告韩国的灭亡。因此,在签约前后,日本在韩国实施了高度戒严,禁止所有的集会活动,并在各地部属重兵,全力警戒反抗事件的发生。几天之后,日韩合并的消息,才正式公开。

在日本,民众知道了这件事,欢欣鼓舞,庆祝日本的版图扩张,帝国崛起。在东京街头,有花车游行和太鼓表演,人们饮酒作乐,高呼万岁,活动从白天一直延续到半夜。日本的媒体,也对此事大幅宣传,并且强调合并韩国的正当性。他们说,合并一事对韩国有百利而无一害,反倒是日本有点吃亏。不过,他们又说,日韩双方是同祖同根,自古是一家(这是当时常见的说法),所以牺牲一点,增进同胞的幸福,并无不可。

日本上下弥漫这样的气氛,很少人能感受到韩国民众的痛苦。只有一位名为石川啄木的文学家,听到了新闻之后,默默地在日记中写着:

墨迹涂染朝鲜国

听着秋风

本文授权转载自「故事」:《大人的世界史》国家是如何灭亡的──韩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