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谁来负担巨额的癌症治疗费用?

癌症治疗费用昂贵并不是台湾单独面对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各国皆面临的挑战。美国耶鲁大学两位学者的一本新书《A New Deal for Cancer》,回顾美国从尼克森总统在1971年签署抗癌法案到现在,50年来的抗癌政策经验。这本书对癌症治疗费用如此昂贵的现象,归纳出三个原因:第一,近50年来,癌症已从一种只持续几个月的急性疾病,转化成可以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慢性疾病。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持续性的监测与累积的治疗成本,自然是愈推愈高。

第二,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趋势下,各种新的疗程与抗癌药物持续问世。新疗程与新药物的定价方式都是在现有价格水准之下再往上加码,使采用新技术的治疗成本持续攀升。第三,在新的治疗技术或药物不断被应用的情况下,很多病人及其家属自然会想要穷尽一切可能的治疗方法来提高存活率或提高生活品质,成为癌症治疗费用不断增加的动力。

面对昂贵的癌症治疗费用,我们的健保不是都不给付,而是健保收入成长与将新的治疗方式纳入给付的速度,赶不上癌症治疗创新的速度。面对健保给付的缺口,国内很多公益团体也纷纷奔走游说,提出一些补救的对策。有人提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这对买得起保险的人而言,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在癌症治疗费用愈来愈高的趋势下,保费也会愈来愈高,买得起保险的人就愈来愈少,也不是解决问题的万灵丹。有人提出增加政府公务预算投资,让健保的经费增加。这也是可行的方法,但也同样无法逃脱现有健保制度下,新增给付速度赶不上技术进步速度的限制。也有人提出体制外的解决方式,成立特别基金,对有疗效价值的新治疗方式,提供部分补助或完全给付。

从笔者多年研究各国医疗制度的经验可以得知,这些建议都可行,但都不完美,因为天下没有完美的医疗制度。

那面对高额的癌症治疗费用要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要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来着手,并透过修法的行动,将这些建议付诸实施。从开源来讲,就是建立多元的财源筹措管道,提升整个国家医疗体系可以支付癌症治疗的经费。从许多国家的政策经验显示,在没有完美的政策选项之下,最好的政策就是推出多管齐下的混合式政策组合。

其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每一分钱都要做最有效的使用。因此,政府也要加大投资癌症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估,让健保支出可以发挥最大的疗效价值。最后,透过修法行动,将开源与节流的政策构想付诸实施。

目前我们面对癌症问题的法规只有2003年通过的癌症防治法,内容只有短短的18条且偏重预防,并未触及癌症治疗经费的财源筹措问题。

今年3月初美国总统拜登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提到两场战争,演讲一开始提到的是俄国入侵乌克兰的战争,这是媒体广为报导大家都熟悉的事。第二场战争则是在演讲结尾时提到的抗癌战争,则较少见到媒体关注与报导。拜登在这重要时刻提到抗癌战争,除了自己本身也是癌症病患家属的亲身经验之外,主要是呼应美国早在1971年国会通过抗癌法案时,美国各界就以抗癌战争来形容这个法案。

用战争来形容抗癌过程是否合适,多年来美国医学界一直有很多的批评。但重要的是这凸显对抗癌症不是个人或家庭的事,乃是要用举国之力倾国家的资源来共同对抗的过程。当台湾也有愈来愈多的家庭因无力负担高额癌症治疗费而发出呐喊时,政府相关部门不宜保持沉默,当效法美国将抗癌过程视为一种战争,透过立法过程,用举国之力来对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