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武器化 外溢效應不利全球

最近一周,美国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及国务卿布林肯陆续访中,恐有要事;惟在此时美国总统拜登却在美国钢铁业中心匹兹堡发表演说时预告,美国考虑将现行课征中国钢铁及铝的关税提升两倍,这情况可能使双方原本薄弱的互信更加恶化。

课征关税本是为了财政目的,后来也兼具经济目的。一九三○年美国国会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以大幅提高关税,实施保护主义,引起多国报复,使当年「经济大衰退」事件更加恶化,该法案提案的二位参、众议员后来均未连任。

川普总统上任后,为了反中,采取以关税作武器的策略,引起中国报复,最后搞得两败俱伤。拜登总统上任后,除以高关税管制特定中国货品进口外,并扩展使用关税作为对付他国贸易政策及制度的反制工具。上述各项行为似应了雷根总统在任时所说的「国际贸易议题对政治人物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诱惑」。他们认为以关税当武器,不论是为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都可快速、直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旦政策付诸实施,立刻可作用在进出口贸易上,也可回应民粹争取到选票。

一九八七年美国曾对日本电脑、电视及电动工具课征百分之百的关税,但日本并未报复。这是因美日与美中关系不同,美国对日本有重大的利害关系;日本靠美国协防北韩及中国的威胁,不得不让步。中国不是日本,它是世界最大的市场,第二大经济体,武力也仅次于美国,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下,不可能让步。川普曾说「贸易战是好事,容易取胜」是一厢情愿的说法,美国对美中贸易战应严肃看待。

美中贸易战属美国在国际政治与外交战略上的变更,可视为美国印太战略的一环。但以关税作武器,将使出口货物须转移市场,或利用「原产地规则」,将原料送到他国加工至可以他国为原产地时再输美。另外,供应链断链后,美国进口人须另觅供应商,成本也会增加。

这些都会引起供应链重组及提高贸易不确定性,并增加供应链韧性及风险管理的成本;此外也增加了人民的生活成本,并影响美国的国际关系。

美中贸易战的后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其外溢效应将不利全球,欧盟已为此表达关切,美国盟邦可能也有意见。贸易争端仍应循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规范走,美国如不愿意,双方就应建立「贸易护栏」,即协商美中双边贸易的「行为规范」,以防发生贸易战。但假如贸易战是美国反中战略的一环,那就比较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