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情深,她去MIT,我也去MIT

背景介绍 .

背景:港大

GPA:3.8/4.3

GRE:325

TOEFL:112

录取结果:CMU MSCF, MIT Mfin(最终去向), Columbia MFE, Cornell IEOR, IC RMFE

选择留学

其实之前一直在工作和留学之间犹豫了很久,一直以来都是抱着找工申请两手抓的心态度过整个申请季的,最后让我下定决心去留学的原因还是觉得自己目前的职业方向不是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不太符合我长期的职业规划,长期来讲还是希望再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去做一些更加technical、quantitative的工作,因此最终在对比了工作和留学的offer之后选择去留学。

与世毕盟相识

我与世毕盟签约已经是大三下学期了,是通过直系学姐的推荐,多家对比之后选择的。我感觉相比其他中介来说世毕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自己的学员非常有信心。可能是因为世毕盟的学员背景都十分强,以往战绩也十分亮眼,因此对比其他中介,在选校方面世毕盟会采取更加“激进”一些的方案,这与我自己的预想比较一致,因此最终选择了世毕盟。由于签约比较晚,在实习和课程上面其实并没有很大的更改空间,但是爱科研的线上科研还是在申请季之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帮我在简历上面增加了一段十分相关的科研经历,这也成为了我最后申请文书中的一段经历。

大概十月的时候我还介绍了我的好朋友也签约了世毕盟,并且她最后也成功申请到了MIT!

申请准备

三维(GPA,TOEFL/IELTS,GMAT/GRE)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尤其是申请公立学校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看三维的。对于一些没有面试的公立学校项目,可能最后就是看你的简历文书和三维,而对于有面试的项目,三维也是拿到面试的敲门砖,因此保证一个不错的三维还是很重要的。

//GPA:

对于香港的学校我个人认为大一大二把GPA基础打好很重要,因为大三大四会有很多时间花在找工作、实习上,课程难度、专业课数量也大大增加,所以在大一大二时间充裕,课程简单的时候多修学分多刷GPA有利于减轻后面两年GPA的压力。

当然,课程选择与目标申请方向高度相关也很重要。如果是申请与本科专业相似的专业,可以在完成major syllabus的基础上选一些有加分作用的electives/minors/second major;如果是跨专业申请,可能在后面两年选electives以及minor/second major选择的时候多考虑课程相关度的因素。

//TOEFL/IELTS:

由于我申请的主要是美国的项目,因此这个申请季选择考TOEFL。我之前为了exchange考过IELTS,平时上课也都是英语环境,因此没有刻意去准备TOEFL,但在考前一周还是刷了一下TPO,个人认为TPO还是比较有用的,但是注意要刷比较新的模考(54或之后),因为TOEFL在2019年改版过考题构成稍微有些变化。另外在临场的时候也要做好听力部分听到不熟悉的材料的准备(艺术、建筑、天文、地理等),平时练习的时候打好做笔记的基础有利于临场在听力拿到高分。需要注意的是语言成绩相比GPA、课程相关度、GRE的重要性小很多,不需要在这上面倾注太多时间,一般如果想保险,过了项目的higher standard就行了。

//GRE/GMAT:

关于GRE和GMAT的选择上,需要注意的是GMAT一般只有商院的项目才接受,而GRE是普遍被几乎所有专业都接受的。因此不是只申请商院的项目(注意很多金工项目都不是开在商院下面的,很多Mfin项目也是highly quantitative需要GRE成绩的),还是建议留足时间去考GRE。

我本人考GRE的过程比较心酸,是大三下才开始准备,陆陆续续考了三次考到10月份才出分。最重要的lesson就是一定要认真背单词!!!GRE的词汇量完全不是日常词汇/本科学术词汇能cover过来的,花1-2个月每天密集、紧凑地背单词非常有必要,背完单词之后刷verbal跟没背去刷完全不是一个感觉。Verbal部分的填空和阅读分值基本对半开,背单词背的全至少能保证填空部分拿到比较高的分数,阅读理解也能比较快速的读完。

Bottom line here is 背单词!从第一次备考就要认真背单词,强烈建议如果大一、大二就定下来要申研/大概率申研的话可以在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不要等大三大四忙起来的时候才挤时间备考。

当然,如果ddl将近还没有考出高分的话也不用慌,过了学校的minimum requirement就行,更重要的还是GPA和简历。

实习

找实习方面还是建议选择与申请方向相关的实习。对于金工来说,quant本质>finance本质,因此建议找与quant高度相关的实习(quant fund、fintech、data science、SnT、AM等等),如果是纯金融的big name实习也比较有帮助,但还是relevance优先。总体原则是high relevance + big name > high relevance + no big name > lower relevance + big name > lower relevance + no big name。对于金工的项目,title不如relevance重要,还是要以真正做过quantitative analysis,programming,modelling等为标准去评估自己的实习,因为即使是全程打杂的券商实习也要在最后尽量包装成含有quant的实习。

推荐信

推荐信的选择上尽量找与自己交流比较多的prof/supervisor写。Academic recommendation方面,如果有跟过research的老师最好找这些prof写,如果没有就尽量找与专业高度相关的课程+课程分数高+交流互动较多/上过好几节课的授课老师写。Professional reference方面,如果做过大公司的summer program,可以找自己的mentor/supervisor写,因为他们一般会在最后给你一个review,比较了解你为组里做过哪些事情。如果是平时的project intern,最好找跟自己比较熟悉的full time推荐,职位高低不重要,主要是要能对你做出比较好且比较全面的评价。当然如果你的recommender happens to be the alumni也是很好的。

需要注意的是提前联系自己的推荐人,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目测好推荐人,课程结束之前最好meet一下表达自己要推荐信的意愿,在申请季刚开始的时候(9月左右)就马上联系推荐人,然后尽早确定要申请的项目早点开申请把recommendation link发给推荐人,留足时间给推荐人填写。

申请策略 & 世毕盟的帮助

由于我加入世毕盟较晚,很多经历都已经定型,因此世毕盟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在申请季各种文书的准备和后续面试的准备。

在世毕盟的建议下,我在确定项目清单后按照ddl依次投递的。在经历、简历准备足够了之后,建议尽早开始写文书,以便后面多次修改。在写文书的过程中,可以多跟世毕盟mentor以及老师沟通,很多时候自己的逻辑连不上的部分,mentor和老师会提供很多结构上的建议。语言润色方面,世毕盟有native expert team帮忙精修,如果润色之后不满意还可以标注需要修改的部分送去多次修改,需要注意的是每次会有48小时的间隔时间,需要提前算好时间不要卡ddl发给老师,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大家尽早写文书,因为修改文书的时间会比写的时间多很多,我直到最后一个项目提交前还一直在微修自己的文书。

递交申请之后,一些项目会有video interview,有一些还有与admission officer的interview (zoom),极少部分会有笔试。在准备这些interview/test上面,世毕盟提供的面经和mock interview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Video interview基本就是考察motivation & language,大家像答TOEFL Speaking一样去答就可以。世毕盟会提供比较大的quation lists,个人建议不需要都准备,大概过一遍打个腹稿就行了,一些很多项目的题库都非常大,不可能全部cover,建议在准备的时候联系自己看到题目-写bullet points-answer的能力,多练习几遍到时候看到新的题目也不会慌。

关于Admit面,个人建议在收到email之后尽早选时间,因为过1-2天可能就只剩下排在比较前面的sessions了,准备起来会比较仓促。世毕盟也会为admit面提供面经和mock interview,个人觉得这些资料非常有用,尤其是mock,可以让你在面试之前考察一下自己整体的面试状态和临场应变能力,建议大家面试之前多次约mock(这个是不限次数的,所以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多次约),多练习一下再去面试。

除了这些regular services,世毕盟的老师和mentor也都非常responsive。在申请中有任何问题我都能随时approach老师和mentor,他们都会给我及时的建议。我有一个项目的申请今年第一次增加了笔试,世毕盟马上就整合了过往笔试(去年只是试行笔试,今年正式加入考核)的资料,并且整理了大致的coverage。我按照这个coverage去复习自己以前的课程内容,最后考试的时候遇到的题目基本都是复习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