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屯堡文化600年 明代活化石

安顺地戏是头戴木刻假面的传统民间戏剧,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图为在天龙屯堡上演的「三英战吕布」剧目。(朱绍圣摄)

由贵州村民自主发起的足球、篮球赛事「村超」与「村BA」,近期在海内外媒体引发话题。然而,贵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过去因被「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的俗谚掩盖而鲜为人知。事实上,贵州安顺市具600余年历史的「屯堡文化」孕育出多位著名人物,前国策顾问谷正纲即出身安顺。

「探寻屯堡文化,感受大明遗韵」,两岸媒体安顺行活动日前举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消除北方的主要威胁后,为打通与缅甸的通道,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云贵地区。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占据该地,凭借天险与明军对抗,在数次招降未果下,朱元璋遂于洪武14年(西元1381年)组织25万大军进军云南。

当时贵州安顺因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朱元璋「调北征南」,于当地大量屯兵。由于士兵主要来自江浙汉族,使当地迄今展示了明朝时期江淮地区汉族文化在黔中地区的传承演变,具有600多年的历史,被人类学家称为「明代生活的活化石」。

位于平坝区的天龙屯堡,保留较为完整的「屯堡文化」。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天龙屯堡在元代就是顺元古驿道的重要驿站。「头上一个罩罩,耳上两个吊吊,腰上两个帚帚,脚上两个翘翘」,是当地屯堡妇女身着「凤阳汉装」的经典特征;当地称女性为「娘娘」(一声),据悉也和江浙相通。

位于西秀区的鲍家屯则是屯堡村寨建设最早的屯,距今已有近640多年历史,被誉为「大明屯堡第一屯」,是典型的屯堡军屯。古军屯建筑布局从屯墙、屯门、内瓮城,再到青龙、白虎、雄狮、鹿角等阵,组成了鲍家屯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也体现了传统风水学的经典理论。

同样位于西秀区的旧州古镇为元明之际的安顺州治,自西元1351年置州,至1602年升为安顺军民府,共历250余年。古镇街道按照阴阳五行布局,古城墙为葫芦形结构,城内古寺林立。因人文荟萃,清末进士周之冕、儒商简敬斋,及国民党「一门三中委」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三兄弟等人均出自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