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市情简介
安顺位于贵州中部,于2000年撤地设市。辖西秀、平坝、普定、镇宁、关岭、紫云6个县(区)和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果树风景区2个县级派出机构。全市国土面积9267平方公里,总人口270万,其中,布依、苗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9%。
安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安顺地处黔中腹地,距省会贵阳90公里,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自古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沪昆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贵昆铁路穿越全境,沪昆快速铁路在我市设置3个站点,建成后可快速连接昆明、重庆、成都、长沙、南宁等周边重要城市,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和东盟地区。拥有军民两用的黄果树机场,境内的坝草码头是省会贵阳最近的水上出海通道。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使安顺成为除贵阳以外全省交通最为快速便捷的地区。
安顺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安顺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煤炭蕴藏量、水能资源丰富,具有“水火互济”的优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供电点。安顺是国家天然林保护、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明显的立体气候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盛产各类优质新鲜蔬菜、中草药材和特色畜产品。安顺产业基础良好,三线建设时期,中国航空工业的主要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布局在安顺,航空工业在长期发展中具奋了良好的技术、设备、人才优势,使安顺成为贵州航天航空、精密仪器、机械产品加工和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的重要基地。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西秀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平台,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黔中新兴产业园区,地处“贵安新区”重点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域,在产业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安顺气候宜人,景点富集。安顺四季温润如春,气候舒适宜人。年均温度在14℃左右,全年舒适期长达8个月。负氧离子浓度高,紫外线辐射低,空气质量连年优良。风景名胜资源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高于全省4.2%和全国1%的平均水平,拥有黄果树、龙宫、格凸河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黄果树、龙宫是全省仅有的两个5A级国家旅游景区,黄果树景区是我国自然风光景区唯一“中国驰名商标”),夜郎洞、关岭国家地质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天台山-斯拉河、花江大峡谷、夜郎湖等一批4A级国家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拥有安顺府文庙、云山屯古建筑群、王若飞故居、谷氏旧居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存。
安顺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安顺是贵州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安顺成为古牂牁国北部中心,称夜郎邑。明朝万历三十年成立安顺府,安顺成为黔中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600年前,朱元璋三十万大军“调北征南”来到安顺,展开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西部大开发”,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屯堡文化,屯堡地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安顺蜡染被称为“东方第一染”,“中国龙”、“海百合”化石,是人类海洋生物化石的宝库。安顺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个民族具有特色鲜明、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情。
安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商品经济发达,明清时期“商业之盛,甲于全省”。1978年,安顺关岭顶云公社农村实行“定产到组”,是我国最早实行农村改革的典型之一,与安徽凤阳小岗村并称“北凤阳、南顶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两面旗帜。1988年,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亲自指导下,安顺建立了“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在全省发挥了改革探路的作用,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百灵制药、红星发展等一批知名企业是改革开放、对外交流合作的典范。安顺的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现状与对外合作有很强的互补性,正在积极承接外来产业和资本转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安顺这座贵州历史文化名城、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正在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安顺驶入发展快车道。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顺抢抓黔中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坚持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全力提升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接连克服特大雪凝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干旱灾害造成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势头,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5.55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35亿元,同比增长118.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3 亿元,同比增长19.8% ;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4.39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51亿元,同比增长3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万元,同比增长12.4 %;农民人均纯收入4367元,同比增长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