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故宫600年 体现文化哲学
作为中国数百年的帝国统治核心,紫禁城既曾是最高的政治中心,亦是帝王后妃的家。曾为研究故宫而造访紫禁城不下上千次的清史学者阎崇年,以这样一座城为主轴而创作了三部《大故宫》,以建筑为线索,带读者按图索骥地游历故宫600年。
阎崇年家族4代从山东的小村到北京谋生,到老了落叶归根,总有说不完的故事,他自幼听着奶奶说故宫的故事长大,后来研究清史,经常地进出紫禁城看档案、开会,他曾为了考察,在坤宁宫站上煮肉大锅的锅盖,拿着皮尺量锅的直径和深度;也曾带着尺一步步量着雍正皇帝的寝殿走到办公用的养心殿距离多远。
2010年阎崇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故宫,并出版了《大故宫》三部,繁体中文版亦在台由联经出版,而至2020年他共出版了8本关于故宫的书,在他看来,故宫既是古代建筑的博物馆、中华文明的艺术宝库,更透过建筑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哲思,如故宫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实践了「中」的理念;乾清宫内悬匾「正大光明」凸显了「正」;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凸出了「和」字;皇城六门:天案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西门、西安门、地安门,都凸出了「安」字。
阎崇年在书中乾清宫宝座上方御笔的「正大光明」则是政治象征、治国理念、伦理愿景和文物珍品的结合,他也指出此匾在明朝是不存在的,乃是清顺治帝题写,他的父亲成长于满洲森林,母亲孝庄太后长于蒙古草原,他自己则学习儒家经典,以汉字书写这四字,体现的是满、蒙和汉三者融合,也是清代哲学、政治、道德的知行准则。
历史上「正大光明」匾受到瞩目的另一原因,是在匾后放置秘密立储𫔎匣而留下许多故事,然而閰崇年耙梳历史指出,匾后秘密立储𫔎匣实际上只用了一次,并不像影视所渲染的那样热闹。但透过此制度,阎崇年更思考大清皇权日益高度集中,而在国际竞争前落后挨打,「这个历史记忆启示人们:要走民主化、国际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