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红海运输僵局滚雪球效应 中小陆企雪上加霜

该陆商坦言,红海航道中断成本增加下,例如货柜费以及保险费等,原本微薄的利润已经快被吃掉。中国大陆总理李强16日表示,需要保持全球供应链稳定且通顺,但没有特别说是红海地区。

在中国大陆有设厂的美国家具业者BDI Furniture指出,目前是想利用土耳其和越南等地的工厂出货,减缓红海航线中断的冲击层面,同时,这正好也跟西方各国,近来想要摆脱依赖大陆的国家战略政策不谋而合。

其中,有种近岸外包(near-shoring)模式,就是尽量把产线移至与企业总部最近的地方,一方面可就近沟通少掉舟车劳顿之苦,二方面也不会因为太远,增加太多制造成本。

将中国大陆生产的机具零组件,输出至欧洲的贸易公司IC Trade表示,如果近岸外包是一种未来走向,那可能以后就会这样发展,全球整个制造机制将会重新调整。部分业者可能将产线搬到印度,因为印度离欧洲比较近,但还是要先谨慎评估先。

路透社认为,红海目前的运输僵局,将会带给陷入成长困境的中国大陆,更多的经济压力。中国大陆本身已有房地产危机、消费力道缩手、人口负成长等问题,再加上全球景气也不好。

对前述韩昌明的公司来说,欧洲和非洲贸易量占业务总量40%,自己一直拜托供应商与客户多承担些高出的成本,免于让公司面临倒闭的命运。部分订单的到货时间,甚至最多还延后好几周的时间。

但不巧的是,2月适逢今年的农历新年,预估到时将有3亿大陆劳工将在新年假期休假,工厂基本上都没开。按照大陆往常惯例,都会在这个一年一度的团员长假来临之前的几个星期,加紧赶工作业。

在深圳有厂房的美国公司KidKraft表示,自己许多欧洲客户也说,先不要运送任何东西再等等看。这家有产品在Walmart以及Target贩售的儿童木制玩具制造商指出,很多供应商现在都为资金周转伤脑筋。

大型制造业者担心,利润微薄的小型供应商会受到滚雪球效应(snowball effect)所影响,这些小厂商往往是最后拿到货款的,但对供应链很重要,万一缺少流动资金可能会接连倒闭。

就地理位置而言,亚洲商船若要到欧洲,航行红海再经苏伊士运河会是最短路线。现在要改道经好望角,船期可能要多增两周时间,全球货柜运运输能力不仅下滑,供应链也会有断链的风险。

英国的产业调研单位BMi Research表示,原本直行红海的船舶纷纷绕道而行,表示原本在复活节的4月,以及劳动节的5月原本要到欧洲货物,应该都会延期。全球数一数二忙碌的大陆宁波舟山港,现在也是一柜难求。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智库中东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表示,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是中国大陆向西运送货物的主要海运路线,其中约60%要出口到欧洲各地。

杨炳本(音译)的公司在大陆东部制造中心温州,生产工业用阀产品,这位大陆商人指出,由于海运费用飙升,上海有家客户本周将原本75个阀制品的订单,一下子砍到只剩下15个。这个订单原本是要先组成大型机具,然后再运到海外。

杨炳本认为影响很大,自己原本已准备部分原物料,但已加工过,所以无法退货。就像收到一张赔钱的订单。正在考虑今年的人力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工作可做,要这么多员工也没用。

在大陆华南地区,广州的一家海运承揽业者表示,部分供应业者把低价货物延后出货,却给制造商的库存带来压力。以往并不难的准时交货,现在好像变成一种奢求。更要紧的是,在客户没拿到货之前,公司也收不到货款。

深圳的高档运动服饰制造商康冠集团(KTC)忧心,部分可能获利缩水的大陆公司将会倒闭,原本经营就已经不太容易,现在又出现红海物流危机,在某个时间点,许多陆企将被迫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