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保证疏解到雄安人员创业、居住条件及工资收入不低于在北京时水平

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目的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战略实施以来,中央区域办会同有关方面坚持控增量、疏存量相结合,从激励和约束两方面加快构建疏解政策体系,分批分期推动相关功能疏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方面,从源头上严控增量。严格审批在北京落户的一般性制造业等项目,一批原来准备在北京落户的非首都功能设在京外。同时绝对不搞“一刀切”,对于符合“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项目,比如社区的一些“菜蓝子”工程,积极予以保障。

另一方面,有序推动存量向外疏解。坚持集中疏解和分散疏解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稳妥有序推进疏解工作。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疏解了一般制造业有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这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雄安院区,目前都已经开工建设。

郭兰峰表示,为了保障疏解单位和人员的切身利益,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门针对疏解单位、人员关心的焦点问题,陆续制定实施了一批政策,特别是去年出台了雄安新区28条政策,保证疏解到雄安的人员有“三个不低于”:一个是创业条件,二是居住条件,三是工资收入,总体不低于在北京时的水平。同时,也积极鼓励疏解单位以此为契机,从架构和业务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实现效能提升和结构优化。

郭兰峰表示,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将进一步缓解,北京首都功能将更加充分彰显,疏解单位和人员也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 何先锋 责编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