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过剩!哪里都是过剩!万亿灰飞烟灭,锂电泡沫彻底破灭?

过剩!过剩!哪里都是过剩!

这两天有一份报告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激烈讨论,该报告分析了我国的七大产业,也就是光伏、锂电池、新能源车、半导体、空调、钢铁和工程机械的产能情况。

先说正面的观点:

“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找不到竞争对手,独步天下。具体来说,中国制造了全球75%的空调,86%的光伏,81%的锂电,66%的新能源车,54%的钢铁,33%的工程机械和29%的半导体。”

再说负面的观点:

“除了空调和钢铁之外,另外5个行业都显著的产能过剩。比如光伏,产能是全球需求的2倍;比如锂电池,产能是全球需求的1.6倍。”

也就是说,市场没办法消化产能,导致残酷的内卷不可避免。

8月13日,根据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较上日下跌1500元,均价报7.8万元/吨,再创新低。

大家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吗?

目前业内的普遍共识是,8万元/吨是碳酸锂行业供需平衡的成本线。换句话说,低于这个数字,整个锂电上游谁都跑不掉,全部处于亏损状态。

当然,实际亏损金额,可能比大家想象的更加严重。

今年上半年,天齐锂业预亏48.8亿元-55.3亿元。尽管说天齐锂业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涉及到11亿美元的退税,但是,如果再看另一家锂矿企业——赣锋锂业的话,上半年预亏7.6亿元-12.5亿元,也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补充一句,今年上半年碳酸锂的价格保持在10万元/吨附近,但现在,已经跌破了8万元/吨。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三季度相关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继续恶化。

除此之外,像永兴材料、中矿资源、融捷股份、盐湖股份、盛新锂能、雅化集团等企业,可能比前面提到的两家公司情况好一点,但也都无一例外出现了大幅下滑。

那么,锂电产业链下游公司呢?

宁德时代的业绩倒是不错,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突破了百亿,且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但是,二三线电池企业的盈利能力则出现了分化。欣旺达、亿纬锂能靠着消费电池业务,盈利能力勉强能够稳住,国轩高科继续在盈亏边缘附近挣扎,孚能科技则深陷亏损泥潭。整车方面,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企业表现不一,长城汽车最为出色,比亚迪稳扎稳打,长安汽车则大幅下滑。

当然,在资本市场看来,甭管你是产业链的哪个环节,都跌的稀里哗啦。

仅宁德时代一家,跟2021年高点比,市值就跌去了9000亿元。另外,仅计算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中矿资源等7家上游锂矿企业,市值蒸发也已经超过了6000亿元。注意,整个锂电板块,跌幅达到了50%。

所以,当初捧得有多高,现在摔得就有多狠。

对投资者来说,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锂电产业链还有没有救?

好的消息是,行业里有的企业已经在退出,原先规划的产能并不是实际产能。就拿蜂巢能源为例,蜂巢能源原先规划的产能是2025年实现600GWh,但事实是,今年上半年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出货量也不到10GWh,再加上IPO融资受限,无论从需求还是从资金层面,蜂巢能源都没办法兑现原先预期。

所以,有些企业可能会加速退出,实际的产能过剩可能没大家想象中悲观。

再说需求。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其中提到,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在这个规划下,无论是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亦包括光伏行业,未来都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此前大家对行业前景可能过分悲观。

当然,我们也需要反思,为什么在制造业这个领域,行业景气度波动如此巨大。如果能多一份理性,大家在抵御风险这件事上,是不是就会多从一份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