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馆举办战后台湾政治史料新书发表暨座谈会

台湾独立联盟主席陈南天。(游念育摄)

前监察院长陈履安。(游念育摄)

国史馆18日上午举办「战后台湾政治史料」新书发表暨座谈会,并邀请到前监察院长陈履安、台湾独立联盟主席陈南天开幕致词,本次新书发表计5种、15册,国史馆长陈仪深致词时表示,我们今天所做的,是我们台湾的政府和民间,正在合力进行的回顾历史以及展望未来的工作。

陈仪深指出,国史馆出版前副总统陈诚的日记增订版、得到陈履安先生的慷慨授权,而且在1949年国共内战方殷、蒋中正总裁预见局势不妙,必须准备大撤退、大迁徙的那一年,是由陈诚来台担任省主席,一方面推动土地改革、币制改革,一方面也开启长达38年的戒严。

包括他后来担任行政院长的作为,对于二十世纪下半叶台湾的发展、台湾人的祸福与苦乐影响重大,所以陈诚的日记对于重建这一段历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所谓增订版,新增的内容使全书篇幅由原来的78万字增加到约100万字,可以填补不少历史研究的空白。

陈仪深提到,前面所谓上半年、下半年的出版内容有延续性的。海外台湾人运动的部分上次出版的是口述史、现在出版的《台独联盟史料汇编》则是关于政府档案;上次有「义光教会」相关人物的口述史,现在则是出版政治档案里面有关「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部分。

陈仪深说,他个人长期以来重视口述历史以及档案应用的研究取径,同时也是国史馆在二十几年前张炎宪馆长时代就很重视的工作,可以说是国史馆行之有年的一种政策实践,我们相信,对战后台湾史研究的推动与深化,具有相当的作用。

关于《国内安全委员会档案选编》,陈仪深指出,是国史馆修纂处黄翔瑜、吴俊莹等过去在编辑苏东启政治案件的时候,发现在警总以及国安局的个别角色之外,还有这样一个统合性的「国内安全委员会」的组织,就档案而言是从国家安全局产生的专卷,本次选编是从1961年12月23日国内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始,到1969年9月6日国内安全委员会的第一百次会议纪录,详细描述了蒋经国自1954年担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直到1969年卸任国防部部长期间「军特统治」的脉络。

陈仪深指出,书中不仅记载了情治机关的重要案件与舆情分析,也呈现了重大国安政策研议的讨论过程,所以我们用了一个通俗的形容叫做「顺藤摸瓜」,可以某种程度掌握情治单位运作的头绪。

至于新书《从戒严到解严史料新编》,是承继2000年出版的《战后台湾民主运动史料汇编》第一册《从戒严到解严》,收录多项近期解密的档案史料,其中包括蒋中正主政时期「台湾省戒严令」的效力争议与法令修正、监察院的调查纠正与台湾省议员的提案、以及蒋经国从国防部部长任内到主政期间对戒严令的修订与重申研议。

陈仪深提到,本书还收录解严前为研拟国家安全法规所进行的相关讨论,这些内容在过去较少为人所知。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台湾从1949到1987的长期戒严并不是从头到尾一个样子,而是受到社会反应、国际压力、内部检讨以及当权者的衡酌,而有所伸缩,总之作为台湾政治史的一个重要面向,「从戒严到解严」这个课题还有不少有待研究的空间。

陈仪深表示,下午要讨论的《台独联盟史料汇编》,不同于过去几年国史馆我们陆续出版的苏东启案、彭明敏师生的台湾人民自救宣言案、廖文毅案、史明相关案件乃至美丽岛事件等类型的政治案件史料汇编,台独联盟是完全从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外发生的长期组织,也持续受到国安单位以及外交部系统的长期监控。

陈仪深指出,过去台独运动史的研究大多使用口述历史、个人回忆为基础,比较缺乏从台独联盟以及国民党政府的视角观察,如今档案局典藏国安局、外交部等有关台独联盟的档案大量开放,卷佚浩繁,这次修纂处同仁编辑《台湾独立联盟史料汇编》,依时序分门别类呈现国民党政府如何透过内线监视台独联盟,内线搜集的情资包括盟员通讯、《台独》月刊,让我们能够看到当时联盟相关的组织活动、政治理念及对国际的诉求。

关于《战后台湾政治案件—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相关案件史料汇编》,陈仪深表示,不只是攸关宗教史,而是牵涉长老教会作为台湾社会的一部分,如何见证戒严体制对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的侵害,关于罗马字圣经的使用、以及参加国际性的普世教协的自由受到剥夺时,教会和牧师如何勇敢争取,并且能关照全局。

陈仪深提到,在1970年代接连发表《对国是的声明与建议》、《我们的呼吁》、以及《人权宣言》等三大声明,其中不论是「两德模式」的建议,或是主张「使台湾成为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可以说是走在党外运动的前面;过程中当然引起情治机关的注意,将之视为威胁,并采取监控与打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