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当选举声量正被协同操作?(黄丙喜)

2024总统暨立委选举倒数。(示意图,中时资料照合成)

「赢得选举,主因是多数人投票反对某个人,而非赞同某个人。」美国幽默作家亚当斯说的这个选举现象,在仇恨、厌恶被社群媒体高度操作的当下,极可能也发生在台湾总统大选和立委改选上。

如果明年元月两项选举的结果是,全台那些关心人民的政治家,因为他们都不太会募款和养网军,结果在选战中大部分败给了会砸钱大肆宣传的对手。你不会忧心吗?

根据AI人工智慧对于蓝白合破局前后约半个月的假消息追查,发现利用假消息攻击对手的力道和频率,明显地和政党及其背后财力的大小呈正相关。这些被特定利益收买的社群媒体正像「中央厨房」一样,日夜利用假帐号,随时发出假消息,以蛊惑社会或迷乱人心。

这种把选举当「财务利益极大化」的政治投资,不论在国内外,人民最后都要为此付出代价。想想如果是你,花了上千万、亿元去选上立委,但4年的薪水只能领回千万,这种买卖你会做吗?你不会想业外收入吗?至于选总统的花费动辄10亿起跳,对给你政治捐戏的大金主,你不会想投桃报李吗?

这种政商利益的交换正发生在选举假讯息的协同操作上。这些假消息明显地呈现在对参选人及政党的立场差异上。这种假声量的大小,变成民调的风向球,不查真相的舆论又随之起舞,各有立场的传播媒体再各取所好,如此负面循环,社会大众普遍不察,政府乐得在其中坐桩,视而不见,甚或暗自加码。

声量平权是欧盟等国际组织近年关切的焦点,也运用AI等先进科技保持密切追踪。问题是,现在的假讯息也多是AI生成,加上传递又多透过跨国社交平台,即使被追查出来,假讯息已经绕了地球好几圈,负面影响也早形成。提早警示吗?在政治、宗教和意识型态领域,愈提反而可能愈糟糕。

社交平台本身经常立场鲜明,造成声量平权注定不公平,且在文章可被大量洗版下,声量大于真相是既存的事实,在选战的认知作战中,未来也可能是信者恒信。

境外媒体对台湾总统大选消息也在协同操作,不少手法很技巧,先影片,再议题,降低人的防御心理。AI科技、司法制度固然是防制假消息乱流的利器,公民的民主修养和媒体素养则是对抗假消息发酵的基石。

大选当前,假消息满天。社会大众如何看破它被协同操作的迷障呢?首先是看资讯那里来?它是有公信力的平台吗?非利益团体的附属组织吗?其次是评论和民调出自那位人士或机构?专业品质和职业伦理可被肯定吗?

再来是问卷设计和抽样调查是如何进行的?它的客观性、中立性可被尊重吗?最后是谁可能从中得利?公众或私利?

在社群媒体看到选举有关的消息,大家先用上述四道关卡过滤一下吧!别再随手乱传了。

(作者为国家公益发展协进会理事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