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模糊,两岸转危为安的智慧(黄丙喜)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的「马习会」曾被国际媒体推崇为「模糊的经典」,因为,两岸政权默认分治但不分裂的事实,也对「一中内涵」相互给予各表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模糊」开创了两岸分离六十年来最高领导人的会面。(本报资料照片)
美国拜登总统就职百日之际,《经济学人》直指台海是当前世界最危险的地区,也是美中两大强权必须谨慎面对的重大冲突。面对这种急遽升高的国家风险,台湾可以如何转危为安?曾经开创两岸近十年和平岁月的「模糊」依旧是最佳的解方。
2015年,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的「马习会」曾被国际媒体推崇为「模糊的经典」(Masterpiece of ambiguity),因为,两岸政权默认分治但不分裂的事实,也对「一中内涵」相互给予各表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模糊」开创了两岸分离六十年来最高领导人的会面。
为何模糊依旧是纾解两岸紧张对峙的最佳解方?主要是,美国拜登总统就职百日在国会发表的首场演说,固然强调美国正与中国竞争的情势不变,也重申美国政府不会放弃对人权、自由和盟友的承诺,但对台海两岸显然无意放弃「战略模糊」的基调,转为改采「战略清晰」策略。蔡英文总统近日针对台海情势说的「不会因压力而屈服,不会因支持而躁进」算是对美国战略模糊的理性回应。
国际政治的现实是强权各为其国家利益。4月17日,「美日联合领导人声明」再次印证此一本质。它固然强调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但字里行间不难显见台海情势不只是两岸关系,更是美日共同关切的核心利益。而两岸冲突只会让大陆、台湾共同变成外人兴风作浪的棋子。
模糊的相容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想像空间的灰色。日本防卫省2019年《防卫白皮书》对「灰色地带事态」的定义是「完全不属于和平时期,亦不属于战争冲突状态」。台海两岸长期介于武力冲突或和平状态之间。台湾不能主动挑起战争的事端,大陆也不能轻易启动攻击的红线。
两岸为何最近演变成战争可能一触即发?因为现在模糊的面子可能丧失,未来的里子又不可期盼,一旦担忧自己变成棋子的悲观情绪上升,而握有筹码的自信心理又突然下降,促发领导人发动战争的机率就会大增。中共政权对于台海情势正陷入这种冲动的情结。
根据认知心理和行为经济学理论,模糊固然有体谅、包容的优点,但人类也对于模糊有天生的难忍度。从人心由风险到确定的实验过程,模糊规避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心理现象。特别是一旦和损失厌恶挂勾,人心因为厌恶立即的损失,所以经常会做出错误的决策。马英九时代的「创造性的模糊」是有未来一中的希望为前提,蔡政府最近提出的「建设性的模糊」,不能只有口头的善意,还必须努力替模糊找到两岸不满意但可接受的空间,不然建设性的模糊也只是空洞的政治术语。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上令人耳熟能详的两句话是,这是黑暗的时代,也是光明的时代;但是,对两岸领导人和政治人物最受用的是紧接着的两句话: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智慧和愚蠢跟黑暗和光明一样,差别只在一念之间,人类的幸福却有天差地别。模糊的智慧就看两岸领导人有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