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两岸交流 智库先行(刘性仁)
日前大陆最具权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成立40周年暨第十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在中山举行,来自两岸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中国社科院官网)
日前大陆最具权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成立40周年暨第十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在中山举行,来自两岸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机遇与挑战,主题内容涉及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形势、中华文化与两岸融合发展、台湾地区民情民意、美国总统大选与美国新政府对台政策、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与外部因素等,具有现实意义及问题导向。
这项两岸智库学术论坛历时多年,具有相当特殊意义;由全国台湾研究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和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共同主办。这项两岸智库所搭建的平台,提供两岸学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机会,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变动的时代中,提供交流的希望。
多年来,两岸智库论坛多在大陆举办,承蒙大陆多个智库单位出钱出力热情举办,其中值得说明便是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这个号称三台会中的顶梁柱成立于1984年,至今已走过40年的历程。40年来,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始终扮演学术最高殿堂的角色,为大陆对台决策提供重要智力支持;始终秉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致力推动对台研究工作,数十年替两岸和平发展及融合发展贡献心力;始终坚持为两岸同胞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结合当前国际及国内形势,进行两岸学者面对面的直观交流。
有幸担任其中一员的中国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无论台湾何党执政,始终也是秉持初心,希望能善尽社会责任,发扬知识分子的责任,主办方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参加者可以来自两岸各界学有专精的学者共襄盛举,办起会来学术味浓,政治味少,但有多了些现代问题的研讨及关心,提出各项建言,至于有没有成为两岸当局所参考?不可得知。
我们可以说,智库交流在学术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对台交流等都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与促进两岸学术交流,更是不在话下。因此可以断言两岸智库交流的意义在于两岸思想碰撞与合作,并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多元、深入的观点。
首先,两岸间问题复杂,两岸智库透过学术交流,不只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还可在各方面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减少误判与冲突。其次,两岸智库交流可以提升两岸研究的质量,让两岸学者们费尽心力找问题与解决问题,智库诚然是政策研究和建议的重要来源,两岸智库交流能够带来更多元的观点和经验,促使两岸研究更加全面与深入,从而替两岸当局提供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再者,两岸智库交流比较少发挥的功能便是知识共享与学术合作,由于两岸互信不足,许多成果无法共享,涉及敏感领域的学术研究更是无法触碰,使得研究受到限制。但是透过交流过程,两岸智库仍然可以共享可以分享的学术研究成果,这对两岸甚或是全世界,都提供增进了解的目的。
另外,两岸智库交流也有助于探讨两岸的各种挑战与机会,评估各种可能性,对于两岸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两岸民意及媒体的导向与公共舆论空间,提供理性与和平的空间,两岸智库离不开媒体,透过媒体将两岸学者看法报导出来,增进更多交流机会与探讨的空间,有利于凝聚两岸民意共识的建立,透过媒体报导影响公共舆论,对于推动对某些议题的关注或改变,进而产生实质性的帮助。
因此两岸智库交流不仅是知识和资讯的传递,更是和平与理性及多元意见的伸张;两岸关系需要更多的文化理解、政策协作、学术创新及致力于全球合作,两岸智库自然责无旁贷,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全国台湾研究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和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都在书写两岸历史。
职是之故、有两岸各种智库交流,两岸交流不悲观,两岸关系不绝望;期盼两岸各种智库提供平台与机会进行两岸各种议题深入研讨与交流机会。特别是在当今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充满变数与风险的情形,两岸智库都应该替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挥更大的作用,只要两岸智库先行,交流并不悲观。
(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副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