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美国的算计一点不模糊(赖荣伟)

(示意图/达志影像)

美国国务院更新网站上的美台关系「事实清单」(Fact Sheet),移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支持台独」等旧版用语,新版增加「基于台湾关系法、美中三公报和六项保证的长期『一个中国』政策」。

有论者以为此乃台美关系的重大改变,以「删除法」来表态美国对台湾的历史与国家地位,其不再认同中共故意以「一个中国原则」混淆美方「一个中国政策」,以免国际社会错认台湾属于中国的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论者甚至以「伙伴关系」更似两国盟友的关系来形容双方的根本性改变,而美国的此根本性改变也会带动其他国家的跟进。然而,「伙伴」当然不等于正式国家间的盟友;伙伴关系的正式程度以及领域性质其实都很弹性,即使谈合作也可能不涉及军事,况且所谓的合作程度又是多少?因此,前述会不会太低估美国长期以来经营「战略模糊」的智慧?他国的跟进之说会不会又太瞧不起他国在现实中求生存的自主性?

新版仍以「强健的非官方关系」来形容台美关系,但不论是「伙伴」、「强健」所关切的还是在投资、公卫、半导体、关键供应链、科技、教育和进步的民主价值等低阶政治(low politics)议题,换言之,并非当前台湾执政菁英所期待的主权、领土等高阶政治(high politics)议题。

在美中台关系的整体规划上,美国持续协助台湾扮演「境外制衡者」的角色,企图对中国大陆发挥「延展性吓阻」效果,以达「推诿卸责」的规划。

「境外制衡者」的策略,说到底,就是美国在「维持全球领导地位」以及「减轻成本负担」之下的权衡选择。在严峻的财政制约以及军费开支得更有效率的情况下,美国必然希望全球布局更灵巧。承此,美国透过军事、提升台湾「国家属性」等作为来提升台湾实力,令其作为制衡中国的「责任承担者」。

不过,「境外制衡者」的策略本身就有「推诿卸责」的算计。美国透过该区域相关国家来承担抗衡责任,本身就可置身于外「坐享其成」。美国的好处在于,一方面由别国来承担冲突的风险,自己可减轻成本与坐享其利;另一方面,当北京与责任承担者卷入冲突时,情势将有利于华府;最后,当美国同时疲于因应全球不同对手(比如大陆、俄罗斯)时,推诿卸责有助于减少威胁,以便「各个击破」。

观察美国的「推诿卸责」的作法,一方面美国仍会寻求与大陆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将祸水引至责任承担者(如日本、台湾、澳洲等)身上;另一方面,美国也会与责任承担者保持距离,因此,不难想像美国提升台湾的「国家属性」,满足台湾的「国际性」愿望,却又强调台湾乃「非官方」、「政治实体」。

对华府而言,两岸关系最好继续维持「斗而不破」,然后以相对模糊的方式存在方有利自身利益之达成。以两岸关系纠葛之深,主权问题短时间难以解决,两岸的胶着有利美国以战略高度之姿牟取自身利益。更现实的是,华府得处理的国内外难题相当多,包括经贸以及诸种区域性或全球性安全议题,华府仍须与北京维持合作关系。若真与北京敌对,美国势必得全面承受大陆的不合作代价。「减少威胁」以待「各个击破」才是美国全球布局下的该当之举。

美国政府并不会希望因台湾触及红线,而甘冒与大陆对抗的风险,尽管从川普到拜登,台美关系的台面上发展似乎有对台湾执政者加到分,但从来不代表华府会愿意甘冒因力挺蔡政府走激进台独路线所招致的风险。

台湾必须清醒地理解到华府政策的「避险」与其深受制约之处。华府的「剑指中国」有其后设基础上的实用主义精神,换言之,中美间并非一定完全的「零和游戏」。台湾执政者务必深思熟虑,若全面压宝美国,必然在依赖下失去主动性,不仅过程中处处受限大国的干预,冀望的结果亦惧非预期;与其忐忑不安,深怕「赔了夫人又折兵」,何不操之在我,好好面对两岸当前两岸紧密的经济与社会交流现实,思索如何有建设性地建构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作者为龙华科大助理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