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政策研讨会聚焦3主题 学者盼多元治理
海洋委员会首次主办的「海洋文化政策国际研讨会」5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落幕,图为与会人士合影。(海委会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海洋委员会首次主办的「海洋文化政策国际研讨会」5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落幕。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郭佩宜建议,海洋治理应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可朝向多元化的角度去研订海洋文化政策。
海委会政务副主委吴美红致词时指出,台湾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历史脉络,孕育出多样化的有形与无形海洋文化资产,例如,兰屿达悟族的拼板舟、澎湖石沪群及金门反登陆桩等,不仅为全世界传承了宝贵的人类文化资产,也展现了台湾多元、包容与坚韧的核心价值。
研讨会聚焦三大主题包含「海洋文化政策」、「传统造舟技艺传承」与「海洋历史及文化」。中央研究院郭佩宜副指出,鉴于台湾多元海洋文化汇集、与太平洋及印度洋南岛语族间具文化联系等条件,因此提出「全球台湾」的海洋文化视角,建议海洋治理应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可朝向多元化、参与式及连结性的角度去研订海洋文化政策。
苏帆海洋文化艺术基金会苏达贞博士则分享个人初次航海、拥有船舶的酸甜苦辣经验,主张唯有透过更多民间的力量以燃起对大海的热情,台湾将能真正航向海洋。
「传统造舟技艺传承」方面,国立成功大学副教授陈政宏介绍原住民族船筏及中式帆船等种类及其构造,提醒对历史船舶的现代科学与工程分析,不仅可协助还原历史、重新审视历史诠释,并可协助理解及传承传统造船工艺的技术及智慧。
至于「海洋历史及文化」。日本琉球大学荣誉教授丰见山和行透过分析琉球船整体状况、航海守护神样貌,以及应对海难事故的海事政策等史料分析,指出未来有必要深化对东亚海域种类繁多的船舶本身,及遣返难民等议题研究。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副教授卢正恒回顾了台湾的海洋史学术研究成果,建议应定位海洋史为海洋视野以及与海洋相关的跨学科历史学研究,并以海洋来建构宏观分析架构,也期许政策与海洋史学术研究的紧密合作,以打造台湾成为海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