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吕后处决前醒悟:当年樊哙向他下跪,真应赶紧将他扶起

读《通鉴》,说《通鉴》,用《通鉴》,今天陶陶继续为大家带来《资治通鉴》的讲解。

公元前196年,汉大将韩信因为谋反,被吕后捕获于长乐宫的钟室,最终惨遭杀害。很多人认为韩信死于刘邦之手。但实际上,韩信的死和刘邦并无直接关系。因为在当时,刘邦正忙于镇压河北的叛乱。

陈豨

在被杀前,韩信终于领悟到什么,他恨恨地说:

也就是说,韩信一直到死都认为,杀害他的并非刘邦,而是吕后。而在他死前最后的一刻,他或许领悟道:“惹谁,都不应该惹吕后。”

都说“飞鸟尽,良弓藏”。在很多人眼里,韩信的死出自于汉高祖刘邦的猜忌。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在从史料中看,刘邦虽然确实忌惮韩信,但在另一方面,他也确实爱惜韩信的才能,并不想杀害他。

相对于盟友性质的彭越、英布,韩信完全是刘邦一手提拔的嫡系大将。对于韩信的功劳,刘邦仍然充满了感激和骄傲。因此当韩信意图谋反,刘邦并不想杀掉他,而是决定用计将之生擒。

公元前201年,刘邦采纳陈平“伪游云梦”之计,擒获了韩信。而被五花大绑的韩信则高声叫道:“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而刘邦也急了,对着韩信喊道:“若毋声!而反,明矣!”

简单翻译来就是韩信千万别再叫了。再这样说,你的谋反就明了。

刘邦之所以如此焦急地大喊,实际是想提醒韩信不要再胡言乱语。如果再说什么狂悖的话,就算刘邦也救不了他。由此可见,刘邦确实想留韩信一条命。如果刘邦真想杀他,为何不当场动手?

到了洛阳,刘邦迫不及待地发布“大赦令”,免除了韩信的罪名。于是同时,韩信还被封为淮阴侯,并将他养在了长安。面对群众,刘邦还多次夸赞韩信会打仗,要远远强于自己。

可以说,若无意外,刘邦可以将韩信养到死。因为从种种迹象来看,刘邦并没有为难韩信。当时韩信多次称病不朝,甚至“羞于绛灌为伍”,刘邦对他甚至连惩罚都没有,而是听之任之。

刘邦不想杀韩信,但并不代表其他人不想。而吕后,似乎就将韩信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那么吕后为何会恨上韩信呢?这就要从吕后与戚夫人争宠说起了。

当时,吕后与戚夫人的夺嫡之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相比于人老珠黄的吕后,刘邦更倾向于能歌善舞的戚夫人。子以母贵,刘邦认为吕后之子刘盈越看越讨厌,越来越“不类己”。相反,他认为戚夫人之子刘如意聪明伶俐,是继承皇位的好胚子。因此,刘邦一直想找机会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

老谋深算的吕后明白,一旦儿子失去太子之位,母子俩都将死无葬身之地。于是她立即展开自救活动,开始营建太子势力。当时,刘邦的老兄弟们大体还站在太子一边,并不支持废长立幼。

借此机会,吕后开始接触那些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臣——比如汉初三杰。首先,吕后派自己的兄弟吕释之半路截住张良,硬逼他为太子势力出谋划策。张良虽然与世无争,但也不想看到当年秦始皇“废长立幼”的悲剧再现。于是出山做了吕后的谋士,并在后来为他想出了“商山四皓”的奇谋。

而萧何呢?他是刘邦的老兄弟,自然和周昌、曹参、周勃、灌婴、夏侯婴等人站在一起。因此,萧何天然倾向于太子一边。毕竟,刘盈是萧何看着长大的孩子。

由此,汉初三杰,已经被吕后拉拢其二。剩下的,只有韩信了。虽然韩信已经没有兵权了,但在军界仍有莫大的号召力,毕竟汉初群臣,大多数都给韩信打过下手。只要拉拢韩信,就不信刘邦不屈服。而根据《史记》和《资治通鉴》,出了这样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一天,韩信偶尔经过樊家的门口。樊哙则不顾侯爷之尊,向同是侯爵的韩信下跪,并且还一口一个“大王”。他说:“大王乃肯临臣!”也就是说,大王竟然能屈尊经过我家。

无论怎么说,樊哙此举都是相当惊人和反常的。毕竟韩信已经不再是楚王,哪能叫什么“大王”。而在之前,没听说樊哙与韩信有什么交情。因此在我看来,樊哙向韩信下跪,恐怕另有图谋。

这是因为樊哙不仅是刘邦的老乡,同时还是吕后妹妹吕须的丈夫。可以说,樊哙是吕氏集团的一员。在陶陶看来,樊哙之所以屈尊称韩信为大王,实际是一种暗示:

但对于樊哙的拉拢,韩信却不屑一顾地冷笑道:

也就是说,“我竟沦落到与樊哙为伍的地步了。”于是他头也不回,乘车离开了樊府,将尴尬的樊哙留在原地。韩信傲慢的行为,不仅是在打樊哙的脸,实际也就是不给吕后面子。

作为一个心狠手辣的女独裁者,真可谓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既然韩信不站在吕后和太子一边,那就是站在刘邦和戚夫人一边,不杀不行。

因此刘邦出征后,吕后就以一个真假难辨的控告,定了韩信的谋反罪。而韩信呢?则傻乎乎地被萧何与吕后骗进了长乐宫。如果韩信真要造反,岂会毫无防备?因此在我看来,韩信的所谓谋反,完全出于吕后和萧何的捏造。

对于韩信的死,司马光评价道:

因此在我看来,韩信的死并不是因为刘邦的猜忌,而是出于吕后的忌惮。这是因为刘邦相对宽大,而吕后则十分偏狭。如果当时韩信及时扶起樊哙,不和吕后翻脸,或许还能保住性命。但以韩信的性格来说,这确实不可能,他做不到“谦让”和“不伐己功”。他临死前还在嘴硬,仍在咒骂吕后的奸诈。性格决定命运,司马光诚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