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何会被吕后杀死?真实原因令人泪目,淮阴侯结局悲凉!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原本占尽优势的是项羽,后来刘邦才渐渐占据了优势。刘邦之所以打那么多胜仗,主要是因为有韩信这样的战神坐镇。那么按说这样的战神,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韩信应该善终才是,可是为何韩信不能够善终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韩信的出身,他的出身比较差,曾经差点饿死。在项羽帐下没有得到重用,到了刘邦帐下,这才握有重兵,一身军事才能得以施展。这也是因为萧何的推荐,如果没有萧何,韩信就真的要埋没一身的才华了。萧何这一推荐,等于是把韩信推到了三十多岁就意外死亡的地步。这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来源了!

军事奇才,恃才傲物

韩信死亡的原因有三点,首先,韩信有着真才实学,军事能力卓绝。乍一看,这像是在夸赞他,为什么这成了他的死因呢?

如果说韩信就以上这些优点,没有缺点那就好了,他得善终的机会还会大一点。可惜的就是韩信自恃功高,恃才傲物。他觉着自己的兵法、军事指挥高超。刘邦手下没有像他这样的高手,也确实如此,刘邦手下莫说超过韩信的将军了,就算比肩韩信的将军在全天下也找不到第二个。所以说,韩信是一位军事奇才,他有着自己狂傲的资本。但是,越是这样,韩信比刘邦原先的手下强得太多,其他的武将就会更加的嫉妒韩信。当韩信给其他人讲军事的时候,难免也会被认为是在颐指气使,韩信遭到了其他的人的嫉妒。

韩信有真本事不假,他的一大缺陷就是不懂得韬光养晦,虚怀若谷。他若是为人谦逊些,和其他武将的关系不至于很差。自保的实力也就大了一份!

不懂人情,不知低调

再有,韩信的恃才傲物,带来的后果是招来别人的嫉妒。他不懂人情世故、为人处世,没有处理好和刘邦等人的关系。

韩信是一个后来加入刘邦这一阵营的人,他的功劳不必说了。他战果多,为人不知谦逊,几乎让别人认为他是目中无人。不只是对其他人是这样,当面对刘邦的时候也是这样。刘邦曾经问过韩信说自己可以带领多少兵马?韩信说大王能带十万兵马。当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马?”问到这里,是个谦逊低调的人就会说,我能带几万兵马。可是韩信却说自己“多多益善”。这样刘邦的心里就会不舒服了,过了一会儿,韩信自知不妥,才补充道:“大王带的是将,将多多益善。”

可是芥蒂的种子仍是在刘邦的心里发芽,已经把韩信的回答记在了心间,再加上后来韩信请求封赏自己“假齐王”……韩信在大王刘邦的心里印象极差,若不是用人之际,以刘邦的性格斩了他也不是不可能。

战功累累,功高震主

最重要的一点是,韩信的军事才能高超,被人称为“兵仙”,“战神”。韩信是当时最会打仗的将军,用兵如神,经典战役以少胜多。

韩信在军事上绝对称得上是第一,刘邦前面重用韩信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韩信攻破代、赵等国家和势力,连项羽都要避其锋芒。为刘邦顺利打下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战功赫赫。打天下的时候靠的是韩信这样的武将,等到刘邦打下了江山,靠的主要是萧何这样的治世能臣了。韩信不是一般的武将,刘邦对他握有重兵是深深忌惮的。甚至是韩信的存在都会让刘邦在坐上皇位后难以安寝,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韩信会被杀死在了宫中了。

至于为什么会在宫中?因为在韩信的府上,也有军队在守着,担心用兵如神的韩信逃走或者是威胁到皇亲国戚。这才让萧何去请韩信,照应了韩信的开始,结束也是因为萧何。

小结

韩信不死,刘邦和吕后难以心安,刘家江山堪忧。韩信的实力遭到了吕后的猜忌,刘邦的忌恨,他的死是必然的。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功累累,作为开国功臣没有得到善终,反而落了个诛灭宗族的凄惨结局,很难让人不去同情他。

像韩信这样的大将,在封建王朝因为被遭到猜忌而死去的人不在少数,刘邦杀死的功臣少,到了明朝时候,被杀的将军更多,只是为了传承下去一姓的江山。这种做法,未免太过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