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向世界的金色水岸 竹圍高中走讀淡水再出發

竹围高中师生借由课程的走读活动,进行了对淡水街区与史迹的深度探查,提升对在地文化的认同,并思考城市发学与文化保存的永续平衡。 图/观天下有线电视提供

为凝聚社区意识,实践在地文化认同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竹围高中透过「踏竹全世界」校订课程的规划与实施,以历史、地理、公民学科知识为基础,结合实地走访,进而达到贴近生活的历史与文化学习 今 (17)日师生借由课程的走读活动,进行了对淡水街区与史迹的深度探查,期望能达到学生对在地历史发展与族群聚落分布的了解,提升对在地文化的认同,并思考城市发学与文化保存的永续平衡。

淡水昔称「沪尾」,东倚大屯山,西临海洋,因位于淡水河出海口,曾为台北盆地船舶出洋的重要港口,更是台湾最早与世界接轨的门户之一,淡水可以说是借着海洋带动起发展与繁荣。本次的课程规划,特别以走读淡水新八景中的「埔顶揽胜」与「沪街访古」为主轴,让学生体悟数百年来,这些文化资产背后所代表的是具多元且底蕴深厚的淡水特质。

走读路线从埔顶出发,主要有海关码头、红毛城、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真理街、淡水礼拜堂、偕医馆等,属于早期所谓的洋人区,这些景点代表着从荷西时期到现代的历史足迹,堪称是全台最富异际色彩的地方。而从崎仔头一路过来的木下静涯旧居、日本警官宿舍等日式建筑,再到福佑宫、 重建街、淡水清水岩、淡水龙山寺等老街旧巷,是以往汉人居民生活的核心区域,同样蕴含着淡水长久以来的历史与传统文化。

在走读过程中 ,借由精致的重点导览、设点闯关、鉴古推今、数位科技等学习活动,深化了学生对淡水拓垦艰辛的体认,历史文化及古迹的再认识,与世界从古到今的再连结,以及从淡水航向世界的发展历程等,达成从校园出发,提升学生在地认同感、凝聚社区意识发想创意解决方案、连结际视展学野、培养世界公民等的课程目标。

经过这样精致的走读课程,学生们感受到,原来这是可以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实践,甚至感受到在这个网路时代,历史可以离我们这么近,并且学习到在走读中若搭配数位科技的 APP 工具,还能制作出专属于自己踏查与旅游路线的数位地图影像。这样的走读课程不仅能够让历史文化时刻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也能以现代科技的模式来纪录走读过程的多元样貌。

竹围高中校长杨耀焜表示,经由这次的走读活动,学生更能深度探寻淡水的发展脉络,唤起对历史文化及古迹的学习兴趣,也提升对学校、社区及地方的认同感。期望未来学校能透过更多课程规划,连结在地课题,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迈向永续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