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有讲究 宋代瓶装矿泉水

摆一桌绝妙的宋朝茶席(时报出版)

常识告诉我们:愈是名贵的物品,愈不注重实用价值。一套售价上百万元的茶具同样如此,它不可能将草茶点出片茶的味道,更不可能把茶粉泡出咖啡的味道,把这样一套纯银茶具摆到家里,甚至不舍得使用,除了显摆口袋深度和证明低俗的生活品味之外,还有什么用处呢?用南宋周𪸩的话说:「士夫家多有之,置几案间,但知以侈靡相夸,初不常用也。」士大夫买到名贵茶具,无非是放在家里摆阔,很少有人用它喝茶。

周𪸩的话中有一个亮点:「士夫家多有之。」像那种动辄一、两百万一套的茶具,竟然很多士大夫家都有,这说明什么?一是说明宋朝士大夫有钱,二是说明他们把喝茶这件事看得很重要。

宋朝士大夫还会不惜工本地订购点茶用的矿泉水。南宋王德远《调燮录》载:「水之宜茶者,以惠山石泉为第一,故士夫多使人往致之,市肆间亦以砂瓶盛贮售利者。」天下最适合点茶的水是产自江苏无锡的惠山泉,所以宋朝士大夫常常派遣仆人不远千里去惠山取水,再运回来点茶。因为有这种需求,所以市面上也有商贩出售惠山泉,用砂瓶装起来,卖给讲究生活品质的风雅之士。

欧阳修〈大明水记〉云:「水味有美恶而已,欲求天下之水一一而次第之者,妄说也。」各地水质虽然不同,但都有甜有苦、有清有浊,无论哪个地方都有好水,无论哪个地方都有劣水,如果纯以地域论英雄,说某地之水天下第一,某地之水倒数第一,那叫胡扯。但是欧阳修晚年在安徽阜阳隐居时,曾托门生从江苏无锡捎回惠山泉,可见他老人家也追赶过潮流。还有一回,他请大书法家蔡襄给他写了一幅字,事后付给蔡襄「鼠须栗尾笔、铜绿笔格、大小龙茶、惠山泉等物为润笔」,说明惠山泉在他心目中可与古董、名茶并驾齐驱,绝对是拿得出手的好水。

宋朝还有一种比惠山泉还要适合点茶的水:竹沥水。据北宋笔记《江邻畿杂志》记载,我的开封老乡苏舜钦和蔡襄比赛谁点的茶更好喝,蔡襄用的是高级茶,苏舜钦用的是普通茶,最后却是苏舜钦赢了。为什么呢?因为蔡襄用的是惠山泉,而苏舜钦用的是竹沥水。

竹沥水是产自天台山的泉水。将打通关节的竹子连接起来,做成一个长长的管道,将天台山上的泉水引到山下,用大缸盛起来,沉淀一夜,再分装到砂瓶里面,封口,贴上标签,运往全国各地出售,此即竹沥水。

市间出售的惠山泉、天台山上的竹沥水,都用砂瓶封装,听起来很像现在的瓶装矿泉水。但是宋朝的水质净化和密封包装技术毕竟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瓶装泉水在长途运输和层层分销的过程中会慢慢变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宋朝茶人在买到瓶装水以后还要再处理一下。「用细沙淋过,则如新汲时。」 把瓶中已经变质的泉水倒出来,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里,撒入细沙,使其沉淀,澄清后就没有异味了,和新汲的泉水一样。其中原理并不复杂:沙子颗粒小,表面积相对大,带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而水中也有很多带电的杂质颗粒,所以沙子的电子就会和杂质的电子正负相吸,聚成一团,然后慢慢沉淀下来,于是变质的泉水就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