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世界的中国一周

过去一周,世界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轰动时刻。

沪指一周上涨12.82%,沪深300指数一周上涨14.9%,双双创下2008年11月以来的最佳单周表现。

9月27日,周五,A股成交额连续第三天突破万亿元大关,全天成交1.46万亿元,创3年新高。恒生指数突破两万点,港股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这是中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带来的提振效应。

9月24日,周二,“一行一局一会”召开“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央行射出新“三支箭”——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9月26日,周四,中央政治局会议罕见在9月聚焦经济问题,与两天前的新闻发布会形成呼应,财政政策发力,充分展现出中央对稳增长的坚定态度。

9月27日,周五,央行降准降息正式落地。

这是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人民币在刺激措施推出后不仅没有下跌,反而逆势上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收复7.0关口,重回“6时代”。人民币汇率的上涨,是世界给中国投下的认同票——通常情况下,在海外资本即将大规模加仓布局中国资产之际,人民币汇率往往会率先给出快速上涨信号。

包括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等在内的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前景。

“这是一个彻底的转变。”被誉为华尔街“抄底王”、敢于在2009年美股最低迷时大举抄底金融股而一战成名的对冲基金大佬大卫·泰珀(David Tepper)直呼“买入一切”中国相关的资产。

泰珀并不是唯一看涨中国资产的人。

“期待已久的中国股市复苏可能终于到来。”高盛全球市场董事总经理兼战术专家斯科特·鲁布纳(Scott Rubner)表示,一旦美国大选结束,中国股票将成为投资者计划中的关键部分。

货币政策:有力度的降息

9月24日,中国三大金融部门——央行、金融监管局、证监会的一把手齐聚一堂,直击市场最关心的资本市场、地产、金融风险等问题,集中出台多项增量政策。

首先是加大货币宽松——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七天逆回购利率0.2个百分点,同时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

今年以来,央行已分别于2月、5月和7月实施了三次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据悉,此次降准政策实施后,银行业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大概是6.6%,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相比还有一定的空间;预计本次政策利率调整后,将会带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约0.3个百分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存款利率等也将随之下行0.2到0.25个百分点。

2024年即将进入最后一个季度,为何央行选择此时发布新政策?

“一方面,是对今年一季度的政策有了充分的评价。货币政策体现到实体经济增长的线路较长,往往需要半年时间;货币政策也经常是把双刃剑,有没有作用或会不会有反作用需要及时评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分析指出,“另一方面,是保持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和可预测性对投资环境影响很大,当前各方明年的工作计划已经着手准备,此时发布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各经济单位提前布局明年工作有很好的帮助。”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聚焦经济,一系列重磅决策部署备受关注。此次会议对降息的态度鲜明——“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9月27日,央行降准降息正式落地。

中信证券认为,本轮货币宽松周期应该还会延续,政策利率有进一步下降空间。“此前我国政策利率调整一般以10个基点为步长,而美联储的最小步长是25个基点。9月24日央行宣布降息20个基点可能就是有力度降息的开始,利率更大幅度的降低有利于推升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的看点,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分析称,鉴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将于今年底全部到期,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央行还有可能对相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追加新的额度,并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5个百分点,以利于配合做好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文章。

财政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

在9月24日“一行一局一会”的货币、金融政策数箭并发后,市场对财政政策翘首以待。

两天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回应关切。“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财政发力空间方面,比较明确的是由于年内可能存在财政收支缺口,有必要增加国有资本经营利润上缴或通过增发国债等形式进行填充。

连平认为,财政政策加力主要体现为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

根据年初安排,今年我国将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3.9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从实际情况看,目前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保持稳步推进。今年已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有3000亿元投向支持“两新”领域:15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15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预计10月—11月超长期特别国债还有6批次的发行计划将完成。地方政府专项债上半年发行进度相对滞后,但从8月开始陡然提速,月度新增规模接近8000亿元,预计9月—11月也将继续保持较高发行规模。为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不排除四季度增发国债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可能,同时进一步放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的用途。

地产定调:止跌回稳

针对近期房地产销售走弱、土地收入承压的现实情况,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市场作出部署: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止跌回稳”“严控增量”,这两个词首次出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语境表述中,信号意义极强。“会议要求‘止跌回稳’其实是对房地产市场运行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划出了政策底线。”连平表示。

在此之前,9月2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支持房地产市场的五大金融政策已经出炉:一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二是统一全国层面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至15%;三是在今年5月央行创设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中,将央行资金支持比例由60%提高至100%,增强对银行、收购主体的市场化激励;四是将年底前到期的经营性物业贷款和“金融16条”两项政策文件延期到2026年底;五是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在将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的基础上,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必要时也可由央行提供再贷款支持。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存量房贷利率调降更多属于消费政策,将直接降低居民每月付息压力并有效盘活消费能力。拉平首套、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本质是刺激潜在购房需求,通过降低购房门槛和初始资金需求,刺激市场需求和提振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预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降利率和降首付的刺激作用会更大,而一线城市的楼市复苏也将显著带动二三线城市的回暖,对稳定房地产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央行提高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中的资金支持比例至100%,意味着央行将提供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有助于降低地方国有企业或相关机构的融资成本,构建更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李超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本次调降存量房贷利率政策预计将进一步降低居民端的资产、负债收益缺口,缓解提前还贷潮,以“价降”换“量稳”,有助于稳银行资产规模,同时改善居民端消费活力。

资本市场:努力提振

近两年,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政策关注重点。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今年4月会议指出“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7月会议指出“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资本市场的表述为:“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明确提出要提振资本市场,这在过往历史中并不常见。“提振”之前加上“努力”二字,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三大金融部门也打出了一套支持资本市场的政策“组合拳”。

资金方面,央行创新推出两项工具支持股市,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真金白银”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推动险资在内的中长期资金入市,进一步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更为重要的是,平准基金呼之欲出。

制度方面,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支持并购重组,优化投资环境。

紧随其后,相关政策迅速落地: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9月26日,《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推出。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表示,“当前点位出台如此超预期的政策,市场势必反应热烈。尤其是互换便利和回购增持再贷款,可以说是央行出钱喊你买股票,利率比国债还低,预计A股将迎来一波强劲反弹。”

美国银行分析认为,监管层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将立即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尤其有利于A股市场。“我们预计市场将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新的流动性,而且如果市场表现良好且持续时间足够长,散户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的回归可能进一步有助于稳定市场”。

促民营,惠民生,稳就业

2023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民营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夯实民营经济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2023年,民营企业已连续5年稳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累计进出口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达到53.5%,持续挑起外贸发展的“大梁”。

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短期来看,这是对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地方涉企执法等领域问题的纠正,有利于恢复企业家信心。长期来看,政治局会议延续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表述,结合全会的内容我们认为,政策或从推动民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解决拖欠民企账款问题和强化对民企的融资支持等方面,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信证券表示。

同时,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延续了7月政治局会议的基调,强调对民生的重视。

光大证券认为,受就业市场承压、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信心不足、提前还贷等因素影响,今年二季度以来居民消费走弱,对经济运行的拖累加重。本次会议提出,“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 表明财政方面将更多通过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稳定就业市场等方面,促进居民消费恢复,若相关政策实质性落地,有望带动消费市场企稳。

9月2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提出“以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为底线,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显示当前高层对于稳定就业市场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大。

同日,民政部网站发布,民政部、财政部联合部署向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也体现了对重点民生领域的支持。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对于一系列决策部署的落实,此次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了八个字——“干字当头、众志成城”。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干字当头、众志成城,充分激发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责、敢于创新,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要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要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更好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

其中,“三个区分开来”,指的是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一系列“组合拳”形成的强大政策合力与务实落实,相信将为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前进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白岩冰 李若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