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珊瑚抗暖化有成 中山大学跨国研究供垦丁复育借镜
全球暖化威胁珊瑚礁生态,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生态与保育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沙乌地阿拉伯红海东北海域人为干扰少、珊瑚的天敌和竞争者均被食物链抑制、充足的珊瑚幼虫从附近不断涌入,导致当地珊瑚覆盖率过去20年间不减反增。(国立中山大学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生态与保育研究所研究成果让台湾垦丁珊瑚复育燃起希望,也被国际顶尖期刊《海洋污染公报》(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收录。(国立中山大学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全球暖化威胁珊瑚礁生态,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生态与保育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沙乌地阿拉伯红海东北海域人为干扰少、珊瑚的天敌和竞争者均被食物链抑制、充足的珊瑚幼虫从附近不断涌入,导致当地珊瑚覆盖率过去20年间不减反增。研究成果让台湾垦丁珊瑚复育燃起希望,也被国际顶尖期刊《海洋污染公报》(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收录。
红海是一片半封闭海域,拥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目前已发现超过50属的造礁珊瑚,逾1200种鱼类及海洋特有种比率世界第3。
研究团队2021年7月使用潜水调查(UVC)和避免干扰鱼群的诱饵式远端水底摄影系统(BRUV)调查7个近岸珊瑚礁区与3个离岸珊瑚礁区,发现29属珊瑚,其微孔珊瑚属、轴孔珊瑚属、角星珊瑚属和指形软珊瑚属最为常见。
研究团队进一步对比20年前的数据,意外发现近岸珊瑚礁的珊瑚覆盖率从28.1%增加到36.2%,而死珊瑚覆盖率也从6.7%大幅增加至38.1%。这一发现表明,尽管全球暖化对珊瑚礁造成了巨大压力,红海东北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仍展现出惊人的恢复力。
研究团队发现,当地人为活动干扰稀少,食物链中的草食性鱼类抑制了大型藻类和丝状海藻的生长,而捕食海胆的鱼类则控制了海胆的数量,从而为珊瑚提供了足够的生长空间。此外,当地没有棘冠海星的爆发,且有充足的珊瑚幼虫加入,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有利于珊瑚复育的环境条件。
海洋生态与保育研究所教授林裕䕒表示,红海的珊瑚群可比喻为「一间历经金融风暴仍稳健营运的生态公司」,强调珊瑚群的生命力和恢复力。珊瑚对水温非常敏感,但红海的珊瑚展现出高耐热性,即使在夏季海水温度可达摄氏35度的环境下,也能够生存。
「保护珊瑚,连鱼也要一起保护!」林裕䕒表示,这项研究不仅为珊瑚礁生态系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台湾垦丁珊瑚的复育工作提供借镜。他呼吁,保护珊瑚不仅要关注珊瑚本身,还要兼顾整个生态系的其他物种。他建议减少滥捕和少吃珊瑚礁鱼类,以保护这些对珊瑚生态系至关重要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