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训练不足 如何做国军后盾

(图/本报系资料照)

《华盛顿邮报》近日报导,指称我国国军希望建立专业后备力量,以做为15.5万现役军人后盾。但恢复「征兵制」将役男服役时间从4个月提升至1年,就能提升广储后备战力的目标吗?

首先就役男人数而言,以今年年满20岁正常入伍役男人数计算,约7万人可征召入营。然而,台湾正面临少子化问题,去年新生儿人数仅13.5万,约略计算20年后可征召入营的役男人数减少至4万人,因此想藉征召义务役补充国军兵员不足,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却非长久之计。

其次就义务役新训量能而言,国军自2013年将役期由1年改为4个月,新训的能量已经断层。当年有新训经验的基层干部,如今不是退伍,少数尚留军中的也都晋升中高阶干部,对新训经验可说已经归零。

再来就训练效果来看,一位役男从新兵入伍到能执行作战任务,首先要有2个月的新兵入伍训练,之后再依据担任的职务实施专长训练,如机枪兵就要4周,更高阶武器装备如通信、化学、电战、飞机、雷达等装备,就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训。但目前这些专业训练若非场地不足就是专业教官不够,等到排到训练,完训出来可能1年役期也届满准备退伍。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造成训练资源不足,却要求见到训练成效,因此基层干部留营意愿低落。要解决国军「编现不足」的问题,不是光靠将义务役延长为1年就可以解决,如果配套措施没有做好,只是浪费役男人生宝贵青春年华1年的时间而已。

因此,有关于《华盛顿邮报》称国军希望建立专业后备力量以做为现役部队的后盾,俗语说「理想美满,但现实是骨感的」。后备部队的战力根源于服役时的训练成效,国军过去将役期改为4个月历经近10年时间,这意味着曾历经1年以上兵役训练的后备军人,目前的年龄都快超过40岁,较年轻的后备军人几乎都只有4个月的兵役训练,要将这些在战时只有1周时间可实施动员编成、临战训练的后备军人,训练成可执行作战任务的士兵,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

建军不是一蹴可成,就算现在入营服役的役男都能接受精实的训练,国军想要达到广储后备战力的目标,最少也是10年后的事。

美国前总统川普任内的国安顾问欧布莱恩表示,台湾应增加国防支出至GDP的5%;曹兴诚找黑熊学院沈伯洋等人拍摄《零日攻击》的电视剧,政府还为此花了1.1亿公帑,以宣扬「认知作战」,但国军不能仅靠砸钱看电视就可以建立战力,训练是吃苦流汗的,战场是残酷流血的,如果没有「该牺牲就牺牲」的意愿,那是无法建立国军战力的。(作者为陆军退役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