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不会空气传播?专家打脸点出1关键

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日前强调,猴痘(monkeypox)病毒不会透过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不过部分专家不认同。(资料照/美联社、美国CDC)

台湾出现首例主要透过接触传染的猴痘(monkeypox)病例,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日前强调,猴痘病毒不会透过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不过部分专家不认同,认为病毒能存在于大小不同的飞沫或气溶胶中。

猴痘病例迅速现踪多国,美国CDC官网指出,猴痘病毒主要透过与患者、带有病毒的动物、物品近距离接触传染,病毒会透过皮肤伤口、呼吸道、眼睛、鼻子、嘴巴进入人体,另外也有可能透过飞沫传染,不过通常需要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才会感染。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月初发布2篇文章,引述专家指出,猴痘病毒也有可能透过「空气传播」,引来CDC驳斥,强调患者吐出的飞沫无法在空气中长距离漂浮,也不会在短时间的共享空间中传播,当时CDC主任瓦伦斯基(Rochelle Walensky)指出,目前已知的病例多是以「近距离、持续性的接触」而感染。

不过部分专家并不同意CDC的观点,认为CDC并未充分考量到不论飞沫大小,都有可能在更短的距离下被吸入的可能性。

《纽约时报》指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多名专家都认为,尽管猴痘病毒透过「短距离」的空气传播并不常见,却是有可能,英国更将猴痘列入「高后果传染性疾病」(high-consequence infectious diseases),也就是能够透过空气传播。

美国维吉尼亚理工暨州立大学(Virginia Tech)空气传播病毒专家马尔(Linsey Marr)指出,「空气传播或许不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也不是非常有效率,但却仍有可能发生」,「我认为世界卫生组织是对的,CDC的讯息会误导。」

报导指出,猴痘病毒究竟会不会空气传播的问题相当重要,因为答案最终会影响到相关预防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通风等。

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对猴痘的研究并不多,而且过去确实发生过透过空气传播的案例,例如2017年奈及利亚曾发生医护人员在未直接接触患者的状况下感染的情形。

美国CDC官员也坦承,部分确诊个案确实不清楚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感染病毒。

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空气病毒传播专家密尔顿(Donald Milton)指出,CDC向大众保证猴痘对多数人不是威胁的做法是对的,除了照顾者以外,空气传播对其他人不太可能是威胁,但他认为完全否认空气传播的可能性是错的,他说当病毒出现在唾液或呼吸道时,确实能经由说话、唱歌、咳嗽、打喷嚏等途径透过呼吸道飞沫排出。

报导指出,飞沫可以很大、快速降落到物体或人身上,也可以很小、很轻,在空气中飘浮较长时间及距离,CDC的评估取决于病毒是否只存在于大飞沫,或者也存在于非常小的气溶胶(aerosol)。

澳洲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UQ)专家莫拉夫斯卡(Lidia Morawska)指出,病毒能存在于任何大小的呼吸道粒子中,她认为病毒只透过大飞沫传播、甚至只有近距离才有感染风险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马尔指出,在近距离接触下,根本难以分辨病毒是透过触摸、大飞沫或气胶传播,他认为如果病毒能透过大飞沫传播,那几乎确定也能透过气胶传播。

不过整体而言多数专家们都认同,就算猴痘病毒可以透过气胶传播,传播距离都不会像新冠病毒或麻疹病毒那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