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潜伏期逾20天 可飞沫传播
疾管署庄人祥表示,猴痘潜伏期相当长,至少要观察1至2周,甚至有报告显示潜伏期可达20多天。(路透)
一名从德国返台的20多岁男性被检验确诊猴痘,成为国内首例个案。疾管署副署长庄人祥昨表示,目前共匡列9名接触者,他们都是无症状,将持续观察1至2周。至于预防猴痘的第三代天花疫苗何时能够到货?庄人祥表示,已与厂商视讯会议,将争取年底前到货;若能顺利取得,将会优先给符合条件的民众接种。
庄人祥表示,猴痘潜伏期相当长,至少要观察1至2周,甚至有报告显示潜伏期可达20多天。截至目前国内首例猴痘个案仍是匡列9人,但都是无症状。他指出,虽然猴痘属接触感染,但由于目前仅1例猴痘个案,为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因此治疗上仍采高规格收治,安置在负压隔离病房,没有调整必要。
面对猴痘,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医师姜冠宇昨分享一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导,一名患者出现「肛门周围和阴茎的溃疡、直肠疼痛和皮疹」,其中直肠疼痛到无法坐下,也影响睡眠、排便,个案住院前9天持续恶化,直到住院隔离治疗后第9天,病灶结痂脱落、上皮再生,不具感染性后出院,病程约为18天。
姜冠宇指出,照顾猴痘患者的医疗人员防护措施,建议穿戴长袍、手套、护目镜和N95口罩,病人需住单人病房,感染猴痘的人,在出现症状时就具有传染性,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包括衣服或床上用品等污染物进入皮肤或黏膜破裂处,也可能长时间面对面接触,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他提及,猴痘约7至14天潜伏期内,会在最初感染部位大量复制,扩散到局部淋巴结,就会出现发烧、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特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发烧,而猴痘确诊后治疗选择,则有tecovirimat和cidofovir两款抗病毒药,及痘苗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姜冠宇表示,民众接触确诊者后21天内,应监测是否发烧、畏寒、淋巴结肿大和皮疹,高风险接触者,可使用牛痘或天花猴痘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