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温暖旧改”“改”出百姓新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基础设施,折射的却是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走进回民区呼钢片区,只见道路干净整洁、车辆规范停放,安静舒适的环境里,居民们正在阳光下休憩聊天,小区环境面貌大变样。

近年来,回民区结合老旧小区多、改造任务重的实际,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了小区颜值,便利了居民生活,打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老旧小区改造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怎么改?改成什么样?改造前期,在确定规划设计方案之初,回民区召集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居民代表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协商,对改造方案逐一研究,做到了类别确定精准、改造内容齐全、小区特色鲜明。

改造启动前,为了让居民达成统一意见,街道、社区花了不少力气。“我们比较关心工期有多长,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具体会对哪些方面进行改造?”…………居民的疑惑一个个提了出来,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反复耐心地解答,最终赢得大家的支持。

前期工作做足了,理解、支持老旧改建设,主动参与小区治理的居民越来越多。改造过程中,社区将一些热心居民、在册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监督员”队伍,监督工程质量,推进工程进度。

“如果使用这种污水管道,口径太细,泥沙、脏污容易堆积堵塞管道。”在呼钢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员郝广吉和施工方反馈道。经过多次查看调研,社区与住建局、施工方协商沟通更换了口径30cm的污水管道,消除了管道堵塞的隐患。像郝广吉这样戴着红袖标的志愿者,他们就是呼钢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志愿“指路人”。

一些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为久远,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基础功能已跟不上当下的需求,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对其进行升级改造,首先要补上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回民区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排水、强弱电、燃气、热力等市属部门和专营单位纳入到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积极召开协调会议,切实将供水、燃气、供电、弱电等专营单位行业改造计划与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有效衔接,确保在雨污管网开挖时同步完成供水、燃气、强弱电等管线入地。呼钢片区改造前召开数十次协调会,解决了24栋楼飞线入地、82处电杆移除、12000米强弱电线缆入地问题。“水电气热信”等管网更新,既是解决民生难题,也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韧性。

改善“硬设施”的同时,回民区也下大力气提升小区的“软环境”。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升级前,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收集居民意见,发掘群众“看不见的需求”,在改造过程中,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新建养老服务站、托儿所等设施,着力打造“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全覆盖的便民生活圈,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公共服务。

老旧小区改造就在居民身边进行,回民区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过程请居民监督,改造后问效于民。将社区治理能力建设融入改造过程,并以此为契机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激发居民参与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实现治理“软件”的同步升级。

今年以来,共改造老旧小区53个,涉及楼宇354栋,惠及居民1.88万户,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脏、乱、差”变成“净、畅、美”,一个个老小区“靓起来”;楼顶防水、墙面加固、更换管网,一栋栋旧房子“新”起来;修建道路、划定车位、配置充电桩,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得到实实在在提升;养老、托幼、便利店、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纷纷建起,万千家庭笑语欢声。老城新生,寄托着大家对城市美好生活的浪漫想象。

回民区立足“人民至上”,采用“绣花功夫”,把城市更新做细做实做好,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费娟)

来源:回民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