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东是环岛高铁的最后一块拼图?政治、环评、财务的三大挑战
西部已经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东部就应该要有?如果是,则台湾高铁从民营变成政府接管的前车之鉴,就成为必须思考的财务问题。图/本报资料照片
在403大地震前夕,立法院经济交通委员会联席会议于4月1日审查「环岛高速铁路建设特别条例草案」,朝野政党没有共识,全案因此保留,交由朝野党团再行协商。因为这是很少见由立法院长和副院长领衔提出的草案,动见观瞻;在高铁延伸到宜兰和屏东都已定案的情况下,花东是否为环岛高铁的最后一块拼图,值得进行深入的可行性探讨。
根据草案内容,主张主管机关为国发会,所称环岛高速铁路,系指高铁由宜兰站延伸到花莲县、台东县,并衔接至屏东县六块厝站,所需建设经费来源可引进国际「主权财富基金」采用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等,全部计划的建设完成以不超过十年为限。
首先,依据宪法的规定,立法院对行政院所提预算案,不得为增加支出之提议。就此观之,由立法委员提出特别条例草案,推动特定的交通重大建设,有没有违反宪法规定的原意?是否失当?朝野无法凝聚政治共识,其来有自。
其次,是不是西部已经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东部就应该要有?如果是,则台湾高铁从民营变成政府接管的前车之鉴,就成为必须思考的财务问题。花东地区背山面海,人口不到55万,虽然好山好水,但近年因为各县市努力发展节庆活动,全力拚观光,导致彼此竞争激烈。此外,国人疫后热衷赴日旅游,加上陆客迄今无法来台进行环岛之旅,以致除了重大节日和连续假日以外,国人前往花东渡假的情况受到相当影响。本周清明连假,业者原本期待有一番国旅热潮,不料却在假期前发生震央位于花莲外海的规模7.2有感地震,造成陆运交通受阻,严重冲击当地旅游。
除了旅客人数能否撑起花东高铁的财务之外,现实的问题是自然环境的不同。「交通建设,一视同仁」的政治期盼,即便是绝大多数东部民众所乐见,但高速铁路的南北路廊规划,只能够局限于狭隘的花东纵谷。前行政院长苏贞昌任内定案,高铁延伸宜兰和延伸屏东,还必须克服旷日废时、影响生态环境甚大、工程难度极高的山区高铁兴建工程,才能进入花东纵谷的台9线和东海岸的台11线。
最后,由于东海岸的省道,只要台风,海浪就会打到沿着太平洋一路南下的道路,因此高速铁路的兴建,别无他途,只能在花东纵谷行驶。然而目前花东纵谷已有台铁和台9线的省道,两者断断续续有很长的距离都是并肩而行。换言之,任何新的道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必须要考虑的就是:够宽、够直的路廊,以及经济效益高低的「预评估」。
目前的苏花改,是在2020年1月11日总统大选当周的周一(1月6日)正式通车。该路段所经历地质调查、隧道钻掘遇到断层破碎和地质敏感地区,在「国道六号东延花莲建设特别条例草案」,都是无法回避的工程挑战。一方面,四通八达的交通建设,是缩短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起点,是良好生活品质的指标之一,却也意味着在环境、人体健康、以及均衡发展的社会成本之提高。另一方面,伴随交通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估,当是针对是否影响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经济、文化、生态等进行评估,经过环评会议的科学讨论,依法行政和公开透明的过程。对于所谓的「政策妥适性」,并不是环评的审查范围。
总之,「环岛高速铁路建设特别条例草案」,有三个重要的问题。其一,从「政治高度」的面向观之,2月1日开议的立法院新会期,在野政党因席次过半而快速提出该草案,但此刻正值现任总蔡英文与总统当选人赖清德交接的过渡期,任何重大法案,遑论由在野政党从立法院提出的重大交通建设法案,希望在520新总统就职之前推动通过,事关宪政的运作,颇有待商榷之处。其二,从「环评制度」的面向观之,环境影响评估的决议,是「制度的否决点」,也是攸关交通建设能否施行的前提。其三,从「高铁条款」的面向观之,台湾高铁于2007年(陈水扁总统)通车营运后,财务的亏损迫使政府在2014年(马英九总统),修订「奖励民间参与交通建设条例」,由政府接管台湾高铁就此取得法源的依据,去年在蔡总统任内最新订定的「交通部铁道局组织法」,也成为最后的因应对策。基于政治、环评、以及由政府接管民营高铁,都是这个草案要避免「雷声大,雨声小」,所必须面对的层层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