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老物件 带你重温旧年俗

不同年代的点心签。(高莹辉摄)

旧时贴在水缸上的「缸鱼」。(高莹辉摄)

老物件讲述旧民俗。(高莹辉摄)

文庙举行的「辞旧迎新奔小康──年俗文化展」里,所有展品都来自于民间收藏。从食物、年画、剪纸、工艺品等每一件收藏都能感受年的变化、生活的变化。

「过去,普通人家家境都很一般。辛苦忙碌一年只是为了温饱,所以过年成了『吃好』的代名词。这次展览的新年美食就是一种新旧对比,告诉人们过去过年是什么样子,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吃美食 过年才有

81岁的何志华边指着搜集来的食物样品,边讲述着天津的年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泡腊八蒜开始,年味就来了。腊月十五,所有年货摊贩都出来了,这叫『上全街』。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二十六炖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三十晚上年夜饭,几乎都和吃有关。这说明只有到春节才能吃到好的。」

「那时所有的吃食都是自己制作,腊月二十八蒸的馒头能吃到正月十五。因物质匮乏,对于多数人家而言,大白菜、马铃薯便是当家蔬菜,于是家家制作一大盆腊豆放置在院子里,既是下酒菜,也是下饭菜,得一直吃到正月。盼的就是除夕年夜饭,是一家人忙碌一年后,享受团聚的幸福时光。」何老说。

这次年俗文化展,除了吃食外,更多的是年画、剪纸、挂历、邮票、年俗工艺品的展示,琳瑯满目。

常兆新老先生指着一幅杨柳青年画介绍说:「贴年画是旧时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干的一件事。这是我珍藏的一幅年画,我给它取名叫《五代除夕图》。过去的年画有教化的意义。从画面上看,整幅画描绘的是清末一家老少五代人彻夜守岁共度除夕夜的热闹场景。画中两扇窗户上方题有『新年多吉庆阖家乐安然』的字样。一头肥猪正跨过门槛寓意肥猪拱门,一只京巴狗正摇着尾巴跑向主人,而一只猫咪正在打盹儿。灶台上方摆放贡品。这幅画中,除夕夜这家人点燃油灯和蜡烛,灯火通明,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灶台的两口锅里一边是刚蒸熟的馒头,一边正煮着饺子。两边炕桌上,一边摆上丰盛菜肴,一边是孩子们围着炕桌玩掷骰子。堂屋里穿戴一新的男人女人们,有哄孩子玩的、有包饺子的、有互相寒暄说着吉祥话的及刚买完点心进家门的。」

点心签 礼品升级

展柜中一张张各时期的点心签,不仅记录天津点心铺的历史,更是当时人们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见证。收藏爱好者王树森介绍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看重拜年了,但这些点心签恰恰说明了这一传统。这张印有『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点心签,印有三面红旗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点心签。」

过去,走亲戚送点心是奢侈的礼品。对比当下,拜年礼品丰富多彩,无奇不有,从点心、水果、工艺品,再到微信红包,这些老点心签已留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