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资源循环署长 赖莹莹 催生产业循环大联盟
环境部资源循环署长赖莹莹 图/本人提供
资源循环署业务包罗万象,举凡资源回收、废弃物管理、减塑、永续循环等,都是业务范围,当环保意识擡头,如何从源头减量、让资源循环利用,以达到2050净零转型目标,零废弃社会的重责大任,环境部资源循环署长赖莹莹首当其冲,除了积极导入绿色设计、废弃物利用等概念,更催生产业循环大联盟,透过政府整合,让永续理念真正落地。
出身基层、主攻环境工程的赖莹莹,1990年代就进入公务体系,推动废弃物管理工作超过20年,也是塑胶回收、减塑等重大政策推手之一。为了专精所学,赖莹莹让自己像海绵一样吸收,特地到台北大学研究所进修,她认为,环保议题随时有新变化,包含法律、经济、科学技术等层面,必须跟上最新趋势,政府单位思维才能不落后世界。在环保署升格环境部后,赖莹莹被拔擢为资源循环署署长,也是对她在推动塑胶循环上的肯定。
过去数十年,台湾社会对环境、对环保的理念,在政府及民间团体倡议下,逐渐被受重视,赖莹莹说,政府从最早期的后端废弃物处理,也开始导入前端绿色设计、永续废材利用、永续消费生产等理念,但空有理念,也仰赖政府积极与社会对话,与产业沟通,才能让政策真正落实。
疫情爆发期间,赖莹莹观察到,一次性使用的塑胶也同步爆量增加,过去所推动的限塑政策虽有成效,但赶不上因外送、网购等生活便利所带来的垃圾量。赖莹莹在这段期间,持续推动四大战略,包括倡议业者在前端包装耗材精简化、鼓励市场源头减塑、加强科技回收,以及回收产品重新制成产品原料的循环再生。
为了加速与业者沟通平台,赖莹莹催生产业间的联盟战略平台,包括近期成立的「纺织循环联盟」,集合来自服装、百货、原料生产、新创业者,另外还有「食品循环生态圈推动联盟」等,借由上下游厂商串联,将永续回收的理念导入,促进循环经济的模式产生。
「我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谈及工作,赖莹莹笑说,她不希望给同仁太大的压力,反而要求每一个同仁在岗位上,都能够抱持着「快乐心情、忙碌工作」的态度,目标拟定好,就一起努力来完成,环保要触及的议题太多,不可能单打独斗,也没有人需要逞威风,队伍一起齐心协力,才能壮大团队优势,这是她一贯的风格与理念。
资源循环各组业务繁杂,作为领头的队长,赖莹莹未来任期内最大的任务,也包含仍在整合中的「资源循环促进法」,在经过与业者长时间沟通后,目标下半年推出,引导再利用产品能够适材适所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