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委难实质讨论 两案并陈送大会

台电规画在基隆外木山兴建第四天然气接收站(四接),提出「协和发电厂更新改建计划」,环境部17日召开第六次环评初审会议。(赵双杰摄)

协和四接大事纪

台电从2018年提出「协和电厂更新改建计划(含第四天然气接收站)」,历经6次环评大会审查小组初审后,17日在环评委员提案下无记名投票后通过初审,并要求台电今年4月30日补件四接环评资料后,由环评大会审议决定,但本届21位环委中,高达7位是政府机关代表委员,占人数优势,环团担忧政府执意开发,四接很可能就直接在环评大会闯关通过。

为了解决北东电网电力供应不足、减少空污等,台电因而提出「协和电厂更新改建计划(含第四天然气接收站)」,由于涉及操船疑虑、港埠安全甚至还有海洋生态等争议。环境部因而请正反双方就3议题分别邀请专家担任外部委员。

不过,昨天现场环团多有针对性且不愿让环委召开闭门会议,导致环评委员讨论空间有限,难见实质讨论及提问,大多只剩下正反双方委员发表意见及台电回复。

环评委员难以实质讨论,原本要闭门会议时,环团不愿离去,导致环委只能以无记名投票,最后决议两案并陈送大会讨论。

环境部环境保护司长徐淑芷表示,过往举办环评初审会,均是专家学者委员进行讨论、审议,直到环评大会才有其他委员加入。本届21位环委中有14位是专长涵盖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等3大领域的专家学者,7位则是政府机关代表,比例高达三分之一。

环境部表示,环评大会审查结果包括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审查、认定不应开发或退回小组补正再审,若环评大会最终也决定投票表决会议结论,政府机关代表委员具有投票权。

环境部主任秘书蔡孟裕则指出,台电4月30日前补件后,将择期举办环评大会,届时不会再邀请正、反方推派外部委员针对特定议题进行讨论,一样开放民众登记旁听发言,但环评机制的闭门会议旨在给予环委更自由、宽广的空间,以便他们凭自身专业做出决定,希望不要再发生民众不愿离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