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先生態度大變、婆家只關心孝親費...最後更因為一根稻草,想了結生命...

示意图/Unsplash

给哭泣的学生

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来找我。久久不见的脸庞却失去了光彩,极为憔悴。肯定有什么事情,但她却难以开口,最后忍不住呜咽了起来。我让她尽情大哭一场,在旁边静静地等了一下,递给她一杯温热的茶和柔软的毛巾。

随着眼泪逐渐干涸,又是一阵沉默,她语带哽咽,详细告诉我来访的原因,本来不想再活下去了,太累了,所以想了结生命,她想已经走到尽头了,所以来见我这个老师最后一面。

事情是这样的,她因为恐慌症和忧郁症而住院,一直以来在她的各种努力下,不仅在梦想的机关任职,甚至爬到梦想的位置,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结果问题在于磨难那时候才开始。这么有才能又充满热情的人变得如此萎靡不振,让我更加心痛。我咬紧牙关,按耐着不把心痛表露出来。

已经是中年的学生叹了好大一口气,沉重得仿佛巨石,保守的婆家只在意她给了多少孝亲费,先生的态度则和结婚前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她说家里大大小小的各种杂活都是她要做,又深深叹了一口气。又不是单薪,双薪家庭的经济状况分明是有余裕的,但现实是这份余裕只有老公一个人独享,让她茫然若失。

她说工作时这个人来拜托她,那个人也来拜托她,有愈来愈多不想见却不得不见的人,一想到这些工作,每晚就睡不着觉,于是最后受失眠所扰。

我只是静静地听着,好让她可以尽情说出心里话。看着学生脸上那沉重的阴影逐渐变得模糊,我想了又想,究竟该给她什么样的答案。

我的学生是典型的工作狂。她长期以来不照顾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超过负荷范围,只是勇往直前。她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哪,正往哪里走去,迷失了方向,拚命挣扎然后油尽灯枯。

油尽灯枯时,就会受失眠所苦,受失眠所苦后,身心枯竭的症状就会愈发严重。靠酒精、精神安定剂都无法压下来,忧郁症也变得更严重,甚至会产生偏激的幻想。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担忧也会无限扩大,因此人会经常不安焦躁,无来由地惊慌,甚至出现心律不整的症状。

尤其愈是在家教严格又挑剔的父母底下成长的人他们的完美主义和万能情节作祟,对自己投予过高的期待,或把自己逼到极限。想满足父母亲期待的想法愈大,就愈感到负担,达不到自我期待时甚至会感到严重挫折。

从前我似乎听过坐在面前的学生就是在那种环境下长大。我问她是不是也有这种烦恼,她说「您怎么知道?老师好像算命的」,这才露出浅浅的微笑。

「妳问我怎么知道?我也经历过啊!」「真的吗?老师看起来总是理直气壮,很有自信,我还以为您不会有害怕恐惧的时候。」

「那,妳要听我的故事吗?」那天晚上,我把我的孤军奋斗记告诉学生,也给她建议和鼓励。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为我自己而活的大前提。我孩子、我老公前面加上「我」这个字,代表要有我,才会有孩子和老公。如果没有了我,我的宇宙也就消失殆尽了。

造物主之所以把我创造出来一定有祂的用意,与其想着「死定了!」不如反过来去找自己该活下去的理由。抓紧那个意义继续往前走,那么总会出现微弱的光芒,看见隧道的尽头。

别折磨自己,而是把自己摆在生活的中心。如果要做到这点,就要把肩膀上的沉重负担放下,先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并完成自己的愿望。要将自己的内在打造得坚固无比,才不会轻易被他人的情绪左右。我们的责任就是尽力做到自己能力范围。

就算失败也别觉得丢脸,要称赞尽全力挑战的自己。如果舍弃不掉「好人情节」,战战兢兢地过生活,各种大小杂活自然会落在你的肩上。

如果有难以达成的请求,请冷静判断自己的能力是否做得到,做不到就心平气和,有礼貌地说「这超出我的能力范围,如果夸下海口可能反而把事情搞砸,因为不想破坏我们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只能拒绝你的请求了」,理直气壮地说。

对孩子、对先生、对婆家都要采取这种方式。也许一开始他们会觉得不高兴,但是这样的关系才有价值,才能长久。无论是哪种关系,只要我是抱持善意做人处世,最后都不至于闹得难看。

别把自己交给他人的眼光或他人的评价,要先温暖地安抚、拥抱自己的心,创造出力量,好让自己能有动机跨步向前。倘若不堪负荷而跌倒,就倒下暂时休息吧!看看周围的山光水色,倾听内在的声音。

我一直偷偷观察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尽最大的诚意劝导她。仿佛揽下全世界烦恼的学生脸庞很庆幸地似乎正逐渐恢复平静。然后说着我会再努力一回,就离开了。

几天后,那个学生打电话来。说着阴暗的影子仿佛慢慢褪去中,她也正慢慢放下自己要完美解决所有事情的想法。「我正照着老师的话去做。『就算做错了也没关系,跌倒了也不要紧;跌倒了就休息一下,拍拍屁股起身就好。』我就这样一直鼓励自己,慢慢找回勇气。努力去感受、去观察我的身心想要的是什么。谢谢您,我会尽快恢复开心的自己再去找您。」

看她似乎恢复了元气,我感到非常庆幸。这时候不禁觉得人生只有一次,实在可惜。要是能够把在第一次人生中体悟到的事,套用到第二个人生中,第二个人生应该会很轻松吧⋯⋯不,人生还是只有一次就好了。活两次的人生实在太辛苦、太可怕,我大概没办法。

《我70岁,依然向往灿烂的明天》。 图/宝鼎出版

本文摘自《我70岁,依然向往灿烂的明天:米兰阿嬷关于自尊、充实、品味与责任的故事》,2022/12/02 宝鼎出版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边的人有心理困扰,可拨打安心专线:1925|生命线协谈专线:1995|张老师专线: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