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竞技运动体质论坛 金牌主义至上 升学制度冲击体育班

清华大学邀请7位专家学者举办基层竞技体育论坛,探讨随着少子化现象、社会多元开放、金牌主义至上、升学制度改变都影都冲击体育班的运作,如何修订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发展制度是当务之急。(清华大学提供)

东京奥运结束后,运动发展成为了瞩目焦点,国人对于竞技运动提升了关注,对于竞技运动员的教育体系发展却有许多的不了解,为此国立清华大学运动事业与政策中心办理基层竞技运动体质论坛,邀请了七位贵宾分别就我国基层运动人才培养制度的发展以及体育班制度对学生运动员学习成长与职涯发展的影响方向进行探讨,专家们也都提出个人看法。

主办论坛的国立清华大学运动事业与政策中心邀请基层运动发展的关键人物,包括参与运动员训练的资深教练、负责体育班运作的行政主管及优秀运动员等,期望从不同面向讨论体育班制度对学生运动员学习成长与职涯发展的影响,基层运动人才培养制度的发展与挑战,也将借由交流共同研商提供符合民情的发展体系表现,启发各种可能性如何让基层团队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强化竞技水准、提升选手自我突破认知。

曾经担任教育部体育署署长的高俊雄教授开面见山就提到学校体育班在全球国家的基层运动比较是属于少见的制度,但任何制度有有其利弊,如何在现有基础下建构更完善的制度是行政部门、学校、教练及关心体育运动人士都要思考的议题。综整论坛特别提出国内现存学校体育运动发展的制度存在几个现象,包括运动生涯短暂、正规教育时间受限及学生运动员的教育等。

首先,在西门国小棒球队执教二十余年的阮瀚逸教练提到许多国小棒球员都会以成为职棒球员为奋斗目标,只是这条路是荜路蓝缕,十分艰辛,而棒球员出身担任职棒联盟秘书长的冯胜贤就提出,为职棒球员的年龄约为24.3岁,而职棒生涯只有4.8年,换言之,不到30岁就会离开棒球场。事实上,许多没有职业运动的运动种类更为艰辛,离开学校就被迫从运动场退休。

基于竞争是运动的本质之一,如何能够出人头地是教练与运动员的共同目标,苦练再苦练似乎是不二法则,但这压缩了学生运动员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阮瀚逸教练也以棒球运动为例,国内的少棒可以说是非常密集,虽说教育部都有规定不得超过30天的条款,但似乎都出现殊难配合的窘境。14岁就代表国家参加台维斯杯网球赛的王宇佐教练也分享他的国中小几乎都是在球场度过,15岁之后就获得经纪公司赞助赴美接受专业的网球学校训练,简言之,在追求运动场上的卓越之时,这些学生运动员似乎已经被迫选择放弃学习的机会。

自从民国86年起实施的体育班,可以说是运动资优班,但可以显见的是非运动的学习受到主客观因素就比较乏善可陈,然而曾经获得教育部颁发特别奖的潘瑞根老师投入杏坛40年,他特别分享了他担任体育班导师的心法,他给体育班孩子的理念是「品格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竞争力 」,竞技成绩是短暂的,但品德就如同人格,会影响一辈子的发展,而潘老师也在高三体育班规画的成年礼活动,要求学生针对文理科课题进行专题报告,服装仪容都及简报都非常讲究,一方面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而王宇佐教练也觉得国内选手缺乏自信心,可能欲提到国内的教练文化有关,他指出国内教练比较常用不要犯错,美国教练则比较习惯试试看,而他也坦承要扮黑脸及白脸是需要学习的。

另外,目前担任高中体总秘书长的朱彩凤老师也特别引用与好市多总经理张嗣汉的对话,「运动员的在训练过程所培养的应变能力与刻苦耐劳是进入职场的竞争优势」。而阮瀚逸教练也经常苦口婆心向家长及球员提到棒球以外的学习绝对不能中断,毕竟,学校棒球队可以提供合宜的棒球训练环境,有助于术科学习,但其他学习千万不能放弃,特别是在面临少子化的情况下,人际互动与挫折容受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

治平高中学务处张家豪主任也点出部份得学生运动员的学习若是来自于家庭环境,由于其自身资源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只能往非学科方向努力,而治平高中的体育班其实比较类似运动专长生,运动代表队是设置在综合科,学生可以选休闲运动学程、职科学程、普通高中学程,所以学生会有更多元化选择!面对体育班制度的实施,曾经是游泳国手的周明杰在百龄高中服务期间也负责营游泳队训练,他认为不同运动种类需要的运动训练环境不同,游泳属于个人运动项目,他的游泳队学生与一般学生求学,因受学风感染而自发读书,选手不但在运动比赛成绩亮眼,学科的学习发展也相当均衡。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主办单位运动事业与政策中心黄煜主任深刻感受到现今三级学校体育制度已实施超过20余年,虽不断进行修订,但其实施成效仍受到诸多讨论,相较于近年从台北世大运、雅加达亚运到东京奥运的竞技成就可说颇有「一将成功万骨枯」的意味,黄煜主任也提及大学的竞技运动也深受学校体育班影响,甚至出现四级体育班的窘境,事实上,随着少子化现象、社会多元开放、金牌主义至上、升学制度改变都影都冲击体育班的运作,如何修订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发展制度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