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科学落实基层训练 体育署推支援计划
体育署推动「运动科学支援竞技运动计划」,补助大专校院或运动科学学术机构深入各级竞技团队,将运动科学导入训练体系。(陈筱琳摄)
教育部体育署为鼓励运动科学落实于基层竞技训练,持续推动「运动科学支援竞技运动计划」,补助大专校院或运动科学学术机构深入各级竞技团队,将运动科学导入训练体系,去年及今年年分别有51及55件申请案件,显见科学化的训练思维已逐渐进入基层竞技训练之中。
体育署于2016年发布订定「教育部运动发展基金补助运动科学支援竞技运动作业要点」,将运动科学专业机构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竞技运动训练的实务场域,除了以学术研究伦理强化基层训练绩效,也期待借由实际训练环境的刺激,扩大研究创新的方向,提升运科研究品质,同时培育更多运科实务的研究人才。
计划自实施以来申请案件及补助件数逐年均有显著成长,迄今已补助93件计划,支援21项运动种类,使基层学校选手获得运动科学协助资源,创造运动科学专业融入运动团队。
以去年补助国立体育大学教授王翔星支援桃园市立平镇高中跆拳道队为例,利用肌力训练指导、身体组成分析及疲劳监控与恢复的方式,作为提升竞技表现的策略,不仅协助平镇高中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中等学校运动会跆拳道项目男、女团体冠军,2020年更有朱曼琳、陈家乐、周玮伦、叶奇勋、潘奎恩及高翎嘉等6名选手当选世界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国手。
此外,2020年体育署补助国立成功大学黄沧海教授支援台南市基层国高中游泳选手计划,利用简易科学检测数据建构选手身体组成及专项体能资料,辅以特殊影像缝合技术将泳池各段录像接合为完整画面方式,监控选手动作并加以分析,未来也朝开发APP模组,让选手及教练能自行纪录训练历程。
体育署将持续落实体育政策,打造选手培训接班梯队,并促使运动科学辅助训练及竞赛发挥最大效能,优化相关领域研究人才培育,辅导国家运动训练中心导入创新科研技术,以期全方位整合运动科学实务应用,成就我国菁英选手超越自我、突破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