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长江白鲟与儒艮绝种 中国又2种濒危长臂猿被宣布野外灭绝
濒危动物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右)已十多年没有听到其鸣叫声的报告,大陆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已宣布此2物种已在中国灭绝。(图/中国科学报)
不久前被称为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鲟以及近期大陆沿海儒艮2种濒危动物已被大陆宣布绝种,引发网路热议。不料话题热度未落,又有2种濒危野生动物——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被宣布已于野外灭绝。
据《中国科学报》报导,在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发布了《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分布的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野外均没有被监测到,符合野外灭绝的标准。科研人员对北白颊长臂猿已知分布区及周边区适宜栖息地也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未发现有生存的种群,亦未监听到其鸣叫声,至少有15年以上未有人报告在野外听到其鸣叫声。
白掌长臂猿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阔叶林与混合阔叶林中,在过去的3个世代(45年内),由于栖息地森林快速丧失与猎杀、贸易等,种群数量减少50%以上。(图/中国科学报)
报告指出,野外灭绝是一种保护现状,当某物种或其亚种已知的个体仅存活于圈养环境,或是其种群需经过野放后才能回归其历史上存在的地点时,就会分类至此保护现状。
评估专家组组长、西北大学教授李保国指出,在过去的3个世代(45年内),由于栖息地森林快速丧失、猎杀、宠物贸易等,白掌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减少50%以上。白掌长臂猿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半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中,常在未受干扰的原始林树冠上层活动,亦见于次生林和选择性采伐林中。分布于大陆云南的白掌长臂猿,其栖息地海拔明显高于东南亚其他地区,海拔在1900米至2000米。
北白颊长臂猿曾分布于澜沧江以东云南南部猛腊、江城、绿春3县的一些地区。为更全面掌握西双版纳地区北白颊长臂猿现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协同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于2017年根据卫星影像图(植被图)和北白颊长臂猿种群分布相关文献资料,选取258个村寨作为访问调查地点,在每个听点进行连续3天检测,均未能听到北白颊长臂猿的鸣叫声,也未获取到其分布的有效信息。
李保国表示,全世界灵长类动物正面临着严重的灭绝危机,超过60%被列为易危、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中国现存的28种灵长类物种中,有80%受到威胁,15~18个物种的种群规模不足3000只。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灵长类动物都栖息在零散的景观中,栖息地分布呈现「岛屿化」状态,种群间交流或基因交流的机会受到严重限制。
不过报告也指出,在中国野外灭绝并不意味着这2个物种完全没有了,在东南亚还有分布,不过保护情况也不太好,未来有在中国恢复种族的可能,类似普氏野马那样,从国外引进后在境内恢复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