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吉已死 也到拋棄他路線的時刻

前美国国务卿季辛吉。(路透)

今年5月刚届百岁的季辛吉,29日在康州家中过世;他曾任尼克森与福特总统任内的白宫国家安全顾问与国务卿,季辛吉的影响力堪称空前绝后。直到去世前,他仍然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华盛顿邮报社论称「半世纪后,季辛吉功过仍难盖棺论定」。

做为一个新移民,季辛吉不仅完成美国梦,毕其一生还试图要完成世界和平梦。他1923年生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犹太家庭,15岁为逃离纳粹迫害,与家人移民美国,二战参军。退伍后进入哈佛大学,从本科一路念到政治学博士,在哈佛任教十多年;他1957年的第一本书「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反映了当时冷战伊始的国际焦虑与应对之道,不但成为畅销书,也让他在华府站稳脚跟,推上共和党仕途。

自1969年到1975年,一口浓厚德国乡音的季辛吉担任政府要职,更成为第一位犹太裔的国务卿。他的「超级外交家」美誉,让他在美国、全球与以色列犹太社群,享有光环,有如政界的爱因斯坦。

然而犹太社群指责他完全无视犹太人福祉,原本国务院职工在犹太新年和赎罪日可自行选择放假,但季辛吉上任国务卿后废除此一例规,同时发言故意不提纪念日与屠杀字眼。季辛吉从未解释过疏离自己族裔的原因。「季辛吉传」作者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在书上记载季辛吉在华府一次内部会议抱怨说「如果不是因为我出生的意外(犹太裔),我就会成为反犹太主义者。」季辛吉还骂到美国犹太人和以色列人「和越南人一样令人讨厌」。

历史学者佛格森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描述创造发挥美国强大国力的「季辛吉世纪」(Henry Kissinger's Century),「季辛吉的真正贡献是作为战略家和谈判者」。季辛吉把大战略与不知疲倦的「穿梭外交」,以及解读外国对手的能力结合起来。这是结合学者与政治人物的少见组合,在70年代的许多划时代的全球事件都有季辛吉的介入。

纽约时报则指出,季辛吉最大的败笔是他对小国人民的民主奋斗漠不关心。季辛吉与北越代表黎德寿因达成美国在越南停火的协议,共同获得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黎德寿拒绝领奖,认为「协议无法执行」;两年不到,北越并吞南越,死伤数万美国大兵的越战以悲剧告一段落,越南至今仍被共产党统治。在这期间,季辛吉主导对柬埔寨进行地毯式轰炸,死伤无数,至今高棉人民伤痛未褪;批评者对季辛吉冠以「战犯」之名,欲捕之而后审。

季辛吉获得共和党政府的重用,但民主党对尼克森与季辛吉恨之入骨。桑德斯参议员在2016民主党总统初选辩论上大骂季辛吉,同台对手喜莱莉哑口无语;前总统欧巴马在2016年受访时说,他在总统任内还在帮助东南亚国家「拆除仍在炸断幼孩双腿的炸弹」,「(季辛吉)这种战略怎么能促进美国的国家利益?」。

季辛吉毕生醉心于如何在权力不断变动的大国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和平,就像拿破仑战争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在维也纳会议中重建欧洲秩序与权力平衡,但小国权利与利益却被忽略,他的精英式外交,巴结强权、蔑视弱小的现实主义。有人批评这与季辛吉缺乏安全感与要求受人重视的心理有关。

季辛吉卸任后成为中共政权的美国掮客,反对美国对北京的强硬政策,2016年后美中关系出现结构性的转折,季辛吉成为北京手上「中国老朋友」王牌,今年7月,季辛吉百岁生日后,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更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规格接待。

对中国人来说,季辛吉的功业盖棺论定,但季辛吉去世之时的世局混沌,正是方兴未艾,季辛吉在旧金山拜习会后去世,就中美关系而言,也有相当的象征意义。季辛吉敲开中国大门后建立的美中关系框架,延续了半个世纪,当时中共治理下的中国,对美国有独特的抗俄需要,美国更主动让步,放弃与忽视价值观上歧异,柯林顿在「六四」之后拉拢中共入世,造就中共政权延续,完全不理会中国的制度问题。

在季辛吉去世前,美国已重新检讨中共的现实意义,改变已经开始,借着季辛吉的大战略之赐,中共崛起,成为美国唯一真正的经济、技术和军事竞争对手。随着季辛吉去世,美国已到抛弃季辛吉路线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