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吉之死 美国霸权退潮

(图/路透)

11月29日前美国国务卿季辛吉逝世,享年100岁。1971年7月他在尼克森政府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秘密访问北京,为中美邦交正常化铺路。1973年,他代表美方与北越当局完成越战和平谈判,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离开外交第一线后,季辛吉的言论经常受到关注,特别对于美国对华政策的看法和态度,始终都是聚焦点。

季辛吉的言行毁誉参半,他的理论基于世界秩序与现实主义的权力平衡,其论点主要聚焦于美苏对抗的东西冷战环境下如何运用外交手段,建构政治联盟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结合各种力量遏制对手的攻势,从而达到双方力量之平衡。

长年来,以「一个中国政策」为核心的美国对华政策,被视为季辛吉外交的经典作。1971年美东时间7月15日晚上十点半,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森透过电视发表紧急声明,宣布季辛吉秘密访问北京与周恩来会谈以及自己接受中共邀请,将于隔年五月之前访问北京。此番「尼克森冲击」震撼全球的同时,也带来国际秩序颠覆性的巨变。

当年的美国,基于「联中制苏」和脱离越战泥沼的考量,开始着手拉拢北京的工作,其中北京政府所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是最棘手的问题,季辛吉在著作《论中国》中点到,经过1971年的秘密访问,美方对「一个中国」之感受和接受程度上有些微妙的变化,逐渐开始理解「一个中国」的意涵。

季辛吉称:当年,中共和国府的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美国来说,同不同意一个中国不是问题,而是基于美国内部的需要,抓住适当时机,达成承认北京政府的正当性。

季辛吉认为,改善长达22年的敌对关系,推动美中邦交正常化,就是符合两国共同利益的。季辛吉深知,在这个过程不能不触及台湾问题,同时,经过几番交涉清楚地了解到,中共在「一个中国原则」的议题上绝不退让,这个问题短期内不可能获得解决。

此时,中美双方发挥高度政治智慧,暂时搁置分歧,找出能够妥协的言语和方式。1972年尼克森访华期间发表的「上海公报」上,出现关于「一个中国」的表述。美方认识到(acknowledges)海峡两岸所有中国人都坚持只有一个中国(there is but one China),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对这一立场不表异议(not to challenge),它重申它仍寄希望(reaffirms its interest)于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这就是历代美国政府所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并非中共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之精神。长期以来,以「一个中国政策」为基础的「战略性模糊」,让中美双方避免硬碰硬地直接冲突,同时发挥了保护台湾的实际作用。

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季辛吉站在美国外交第一线的时代,也就是美国能够一手撑住东亚秩序,在中国大陆还不成气候的环境之下建构出来的。虽然今非昔比,如今美国严重衰退,大陆迅速崛起,但只要远东霸权尚未产生全面更迭,美国还能撑住今天的局面,将来一段时间还是会持续用「一个中国政策」来面对中共。

不过,若美国一旦无法一手维持东亚秩序时,美国还是有可能放弃以往的「一个中国政策」,这实际上就等于美国放弃台湾,其意味着此时很有可能大步迈进实现真实的「一个中国」了。

季辛吉之死,似象征着美国霸权的退潮和质变。

(作者为旅台资深日本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