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对话 | 专访陈思英: 2024,极星的绝地反击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本站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汽车4月29日报道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谁的时代,只有时代下的谁。
在行业转型的变革期,混战在所难免,行业内卷不断加剧、价格战来势汹汹、舆论战狼烟四起……2024注定会是汽车行业空前“内卷”的一年,破“卷”的方法千万种,归根到底就一条:各做各的卷子。
对于极星来说,2024年是品牌的“中国突破之年”,对此,极星科技董事长兼 CEO 沈子瑜表示,全新的极星科技,要有非常强大的战略定力,我们要尽快加大投入,尤其是吉利成为直接股东以后,我们将会充分利用吉利全球创新生态系统资源,在整车产品、销售网络、渠道等方面把中国本地化做好,走出一条手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双面协同的、不一样的道路。
沈子瑜的话意味着接下来极星将迎来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新阶段与新篇章,“只有赢得中国市场,才有可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执牛耳者”。
左:极星科技首席运营官 陈思英;右:本站汽车副总编辑 黄清
即兴对话 | 陈思英:2024,极星的绝地反击(来源:本站汽车)
知易行难,对于极星汽车来说,接下来的路注定充满挑战。而这一次,极星能否成功实现绝地反击?
造车,是“长跑者”的赛道,需要稳定的品牌内核做支撑。
在此次极星品牌之夜上,极星汽车揭晓了全新的品牌代言人——周迅和陈坤,不同于其他品牌的流量至上,极星在品牌代言人的选择上,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尽管粉丝的关注度和购买力在某种程度决定了代言人商业价值的上限,但对于极星来说,代言人个人的匹配度、口碑值、安全性等综合实力则是品牌更为看重的。
“我们在考虑极星品牌如何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时候,内部有很多的讨论,在流量和品牌契合度方面,我们宁愿选择品牌契合度,而不是用流量思维来做品牌提升。极星有独特的品牌气质,我们需要找到跟品牌特质契合的人,而不是随波逐流,follow 大众的一些视野当中去。”
在极星科技首席运营官陈思英看来,尽管身处风起云涌的娱乐圈,周迅和陈坤依旧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磨砺极致演技、低调投入公益事业,相较一些年轻的流量小生来说,二者的流量或许不是最高的,但却是最能和极星品牌产生共鸣的。
当不愿妥协、坚持打造“全球化高性能纯电汽车品牌”的极星与不争不躁、沉静磨砺的周迅和陈坤相遇,“静水流深,不彰自显”的品牌态度应运而生。
然而,“征战”汽车营销圈多年的陈思英深知,对于极星汽车来说,这还仅仅只是提升品牌力打造的第一步,未来品牌能否通过明星代言的契机来触达目标用户,并且通过产品体验以及终端行为的改善,承接住这一次的流量,仍待考验。
众所周知,市场上常常出现跟随者,总有模仿者,偶有颠覆者,但最难出现的是开创者。对于极星这样一个全球化高性能纯电汽车品牌来说,如何在中国书写新篇章?
陈思英给出的答案是“创造差异化”。
“设计和科技是我们两个重要的翅膀,原创设计的高颜值,车手互联的高科技,以及源自北欧的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环保的产品设计理念,给客户带来的高价值,我认为是极星品牌最重要的差异化。”
去年6月份,在极星与星纪魅族的签约仪式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曾说道:“双星合璧”是极星抓住中国本土化机遇,与星纪魅族实现智能终端生态超级融合,挺进创新融合赛道的关键一步。
抱着这样的信念,极星科技仅仅用了60天,就在 Flyme Auto 的基础上打造出了 Polestar OS 智能座舱系统,并将其搭载在极星4上,实现交付即升级。
但是这些在手握星纪魅族、亿咖通以及极星汽车等多重资源的沈子瑜眼里还远远不够,极星还想让用户的体验再上一层,于是,双方在智能科技领域的融合又延伸出了一条新的“触角”——极星汽车与手机的双星互联。
正如沈子瑜多次提到的,“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将步入由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超级协同的时代,这是大势所趋”、“缺少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公司,终将会被淘汰”。
尽管业内对于车企是否有必要造手机始终充满了争议,但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下,软件生态正在成为车企构建差异化优势的重要领域,车企与手机制造商的跨界合作已然成为一种新趋势,这是一个长期战略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站在马斯克所推崇的“第一性原理”角度来解读。它提倡人们拥抱新的思维方式,将事情中最根本、最精华的元素提炼出来,以全新的方式重组,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举个例子,随着数码相机的崛起,曾经的富士胶片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寻找新的出路,富士胶片的领导层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在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有哪些可以朝新方向发展?哪些行业能从我们最擅长的事中受益?”
谁也没有想到,富士胶片最终给出的答案竟然是“护肤品”,原来保护胶片免受紫外线伤害的抗氧化剂,对人类的皮肤也有同样的功效,正是这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救活了身处危机的富士胶片。
因此,对于极星汽车来说,如何将“双星合璧”的技术势能发挥到最大化,是决定品牌成功的关键之一。
伴随着极星首款 AI 旗舰手机 Polestar Phone 的发布,它将正式成为极星汽车的“第六域”,通过 Polestar Link 车手互联,实现⼿机与⻋机的无感连接、无缝接力、硬件协同、算力共享,为用户带来无界跨端互联的智能生态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用户即刻享受到极星智能生态全体系互联互通的便利,Polestar 极星还推出了极星4双星互联版,为的就是将智能手机变成智能汽车的最佳搭档,提升智能生态的使用效率,带来跨端交互更为便捷和完整的体验。
“双星合璧”为极星输送的强大科技动能,正在显现。
“极星所有的产品和设计都来自于我们的原创,所以我们的 Max(极星汽车设计总监)是不需要跟保时捷的设计师心有灵犀的。”
整场发布会最出人意料的,是一向低调的沈子瑜在发布会上公开内涵了友商,这在以往是很难见到的。
然而这样的行为并不难理解,毕竟对于极星这样一家有着设计师出身的 CEO 以及在设计、研发、制造等领域都追求“纯粹”的汽车公司来说,设计已经成为了刻在品牌里的基因,自然看不惯他人的拿来主义。
这样纯粹且不迎合的态度,很极星。
“我们希望保持自己的定力,保持极星品牌坚持、不妥协的一些品牌理念,以及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的一些理念,我们希望我们是喧嚣的汽车市场当中的一股清流。”
在与本站汽车的交谈中,陈思英提到了用户对于极星在品牌、设计、性能参数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和质疑,其中不乏犀利言语:
“为什么极星4看起来不像一台 SUV,官方却叫 SUV?”
“3.8秒的零百加速在纯电时代不算稀奇,极星4凭什么说自己是高性能?”
“为什么极星4存放手机的位置是斜着的,其他友商是反过来的?”
“为什么极星性能参数不是最高的但价格上却有着自己的坚持?”
面对这些质疑,陈思英的做法不同于其他的车企负责人,他不仅选取了8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放在了发布会上逐一给出答案,还在会后将问题制作成海报,用以二次传播。
如此坦诚背后的底气,源自于极星一直以来对于性能和品质的“纯粹”追求。
至于外界提到的产品定价高的问题,沈子瑜则坦然表示,与其简单地卷价格,不如把品牌打造好。
当消费者面对一个产品,会考虑到物质因素,但当他开始考虑一个品牌时,则会想到灵魂和精神。
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够定位为豪华,其背后一定要有历史底蕴和品牌价值做支撑。
极星源于沃尔沃的高性能赛车调校部门。2017年,沃尔沃汽车和吉利集团为打造高端电动汽车,对外宣布成为全新独立豪华纯电高性能品牌“Polestar 极星”。
有着沃尔沃和吉利做后盾的极星,拥有着多数新势力品牌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数据统计,极星全球累计所有车型销量达到177,700辆,其中极星2全球累计销量为175,000辆。
或许正是那句“只有赢得中国市场,才有可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执牛耳者”,2023年合资公司极星科技成立,极星迎来了中国市场发展的“元年”。
需要提到的是,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复当年,以特斯拉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们卷三电、卷硬件、卷软件、卷价格,“战况”愈加惨烈,国产新能源品牌更是把持了10-50万新能源市场8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极星想在中国书写新篇章,的确面临着不小挑战。
随着产品序列的不断完善,极星如何才能被更多的用户所看到,这一重担,落在了车圈营销老将陈思英的肩上。
为此,履新仅三个月的陈思英,在对极星进行全面“体检”后,快速将极星的市场营销业务体系由原来的七八个部门整合成了用户增长、用户发展及用户运营三大板块,显然,“用户”将成为极星接下来在营销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接下来我们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一方面是我们一定要讲好这个品牌在中国的故事,源自北欧的品牌理念、价值观以及极简的设计,怎么样让中国消费者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另一方面是我们怎么样在组织建立上离用户越来越近,我觉得我们现在离用户还相对有点距离。”
对此,极星宣布推出 Polestar Care 服务,从补能、出行、生活为三大触点,为车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Polestar Care 会彻底改变当前用车养车服务链路,将传统的被动应答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呵护式服务。一句话总结是:你正好有需要,我恰好能满足。”
补能方面,今年首个极星自营超充站在广州落成并投入使用,未来将持续拓展自营充电站规,同时,携手特斯拉中国开启充电网络互联互通合作。
截至目前,极星 APP 已实现接入65万+优质充电桩资源,城市覆盖率98%。后续还将与 NIO Power 实现互联互通,持续赋能用户补能。
“作为汽车人来说,我是觉得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和好的承诺以及对客户的关怀,是最永久的事情,我坚信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品牌气质、我们的坚持,一定会让我们找到用户所在。”
写在最后
如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历经了“蜕变”后,已然站到了全球的制高点,对于汽车品牌来说,只有快速适应市场,在坚持长期主义的同时,不断打破传统的固有思维,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2024年是极星汽车在中国的“突破之年”,也是极星在中国的绝地反击。
尽管陈思英口中说着“拒绝内卷”,但极星在设计以及科技化配置上的极致追求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内卷”。对于当下的极星来说,“中国(销量)要占全球三成以上甚至四成”的 KPI 指标,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