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雪洪:合创汽车被曝“全员卖车”,创新还是无奈?

中新经纬3月30日电 题:合创汽车被曝“全员卖车”,创新还是无奈?

作者 纪雪洪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合创汽车被曝要求全体员工参与卖车,卖不出去会扣发工资。而据媒体披露,合创汽车早在2023年就宣布了“体系内员工年内需销售一辆合创汽车”的规定。

“全员卖车”模式在以往是很少看到的,根据目前合创汽车的情况判断,这是该企业迫不得已的“自救方案”。这一方案通过压力传导的方式,将车辆销售的压力传递到每位员工身上。“全员卖车”方案,短期内可能会提振车企的销量,但从长期看,很难有效持续下去。

汽车是最为复杂的大工业产品之一,且具有科技产品和时尚产品的特征。汽车销售无论在销售体系构建方面,还是具体到销售员与用户的沟通细节,都是非常专业的。研发人员、制造人员、财务人员等非销售人员,短时间很难具备销售汽车的专业知识。所以,这种“全员卖车”模式只是一个无奈之举。

合创汽车虽然知名度不高,但起点却不低。其前身是“广汽蔚来”,蔚来退出后,广东珠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19.23亿元资金持股68.56%成为最大股东,更名为“合创汽车”。不过,高起点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并未将合创汽车带入发展的坦途。公开数据显示,合创汽车销量持续低迷,2023年全年销量为18559辆,2022年为18941辆。

合创汽车销售低迷来自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当前新造车企业大多数还是以创业公司为主,部分是传统车企成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以合资方式发展新能源汽车还不多见。合资企业固然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但造车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业,合作难免会产生冲突,合资双方能否保持紧密合作,相互支持是具有很大挑战的。无论蔚来的参股,还是广汽埃安的增资,实践证明当参与人不是大股东,很难像独立车企那样做到全力以赴。笔者认为,这是合创汽车发展中存在的“企业制度设计缺陷”。其次,合创汽车的大股东来自地产投资企业。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来看,虽然有多家进入汽车行业的地产公司,其中不乏头部地产公司。但经过十多年的市场竞争,市场初步证明地产企业虽然资金雄厚,但在研发资源积累、用户思维形成、创新品牌打造以及全新渠道建设等方面,依然沿用了工业时代的基本逻辑,无法很好地跟随上互联网企业造车的步伐。再次,合创汽车研发的产品并无明显差异化和产品亮点。当无法深入洞察消费者需求,产品竞争力不突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没有办法吸引到用户,产品销量处于低迷状态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前很多车企将视角开始转向海外。其原因是:一方面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可以形成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外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不多,海外市场产品的利润相对也比较高,有的产品出口价格可能是国内的两倍甚至更高。

开拓海外市场是当下中国车企的重要战略,奇瑞、上汽、长城、比亚迪等车企已经走出了国门,表现可圈可点。如果合创汽车很早就围绕国际市场发力,选择比较好的市场做好渠道服务和品宣工作,应该是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的。目前合创汽车筹备重点发力出口业务,不排除取得意外收获。但企业需要认识到,海外市场的发展并不是一夕之功,奇瑞汽车的海外出口业务发展是基于近二十年积累的成果。

当前正处于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的变革时期,不仅关系不同技术路线下产品销量的增减,还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和优胜劣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些伟大的公司正在涌现,并将不断壮大,同时部分公司也成为过往。部分公司在被逼近悬崖的边上时,通过自身努力和机缘巧合成功实现了自救,合创汽车“全员卖车”表明企业正在面临发展的困境,能否化解这场危机,需要一系列的举措,需要有短期的自救方法,更需要长期的体系性竞争能力做保障。(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