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沃资本李泓辉:在“内卷”时代抓住绿色科技新机遇

“现在非常流行一个词是卷,在新能源行业这个词同样适用。卷的结果是,过去几年光伏也好,锂电行业也好,一路高歌猛进,整个产业链目前恶性竞争”,面对新能源行业当下的处境,稼沃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泓辉依然认为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新能源行业仍然是非常值得投资的一个大行业、大赛道。

在他看来,短期的供需格局、产能过剩,并不能改变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但是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关键技术迭代及“卡脖子”的问题。

在不同的细分赛道不同的节点,针对不同的技术路线,稼沃资本拥有不同的投资策略。李泓辉举例道,如太阳能电池行业、光伏行业,整个行业需求累计装机量的提升,耗材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整个储能行业要敲响警钟的是安全性,而低温性能如果液流电池能够在零下20度还几乎不衰减,是非常看好的技术方向。

除了关注眼前,李泓辉也提出要关注未来三五年的技术路线,甚至于未来十年、三十年以上的技术路线。“未来三到五年和十年,固态电池、液流电池,会更加成熟逐步商业化,而高温/室温超导材料,钍基熔盐堆、可控核聚变以及核聚变小型化,现在还太早,没有个十年、二十年的积累很难真正走出实验室进行商业化。”

在“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稼沃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泓辉发表题为“新能源,再出发”的主题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新能源再出发非常契合当下的环境,光伏、锂电目前处于相对的低点,又到了评估过去10年、20年的经验,以及展望未来怎样继续进一步做投资和进行产业布局的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跟大家介绍一下稼沃资本,我们2015年底成立,目前资产规模大约30亿元人民币,在新材料、新能源行业已经投了二十多个项目,涵盖三元和磷酸铁锂的正极材料前驱体、负极、铜箔、铝塑膜、碳纤维、硅片切割线和储能等领域,还有车规级减速器、4D成像毫米波雷达等,通过IPO和并购退出8个项目。

稼沃资本是中国最早投资新能源的团队之一,我记得在美元基金的时候,我们见证了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的崛起,无锡尚德从投到退出一年半时间11.6倍,江西赛维LDK从投资到退出9.9倍,他们经历了疯狂的产业扩张,最后逃脱不了产能过剩,最终被国企并购的结局。而相对稳健的正泰、天合、晶科,他们能够熬过产业的低谷,在产业开始复苏时进一步发展。

展望过去20年,整个光伏产业靠的是德国、西班牙的补贴,以及利用中国技术迭代的优势和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形成了全球的绝对龙头,成了中国出口的“新三样”,光伏锂电和新能源汽车。这次领导人访问法国,正泰、天合、晶科、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吉利汽车和蔚来汽车就随同出访。锂电和新能源汽车也经历了类似的周期。过去20年就是起起伏伏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认为未来的10-20年新能源仍然是非常值得投资的细分领域。

整个行业的起伏变迁,供需反转,带动了新能源行业不断技术迭代,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各方面的水平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等等。现在非常流行一个词是卷,在新能源行业这个词同样适用,卷的结果是,过去几年光伏也好,锂电行业也好,一路高歌猛进,结果后面产能过剩威力显现,价格开始迅速下跌。以光伏为例,2022年Q3、Q4最高从30万一吨降到了现在5万一吨,碳酸锂行业材料差不多从60万一吨降到现在8到10万一吨。整个产业链目前恶性竞争,大家非常卷。

所以新能源行业究竟还没有投资机会?未来应该怎么投资?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二十年新能源行业仍然是高度确定的大行业、大赛道,仍然具备非常好的投资机会。但是在不同的细分赛道不同的节点,针对不同的技术路线有不同的投资策略。

比如对锂电、光伏,用传统的套路投硅片、电池片是不可能的,相对来说风险较大,对于类似项目,产业复苏的时候,可以利用出海、产能扩张进行。对于氢能、液流可以关注核心的技术。

过去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整个光伏组件成本降低了95%,甚至99%以上,目前光伏的发电成本大约三毛钱一度电,我们预计2030年再砍一半,达到一毛五元一度电,光伏的成本降低以后,下游的需求能够迅速的起来,到2030年,预计每年新增装机量仍将持续增长,累计装机量预计仍然有4倍的空间。

锂电行业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新能源电动汽车,2022年全球大约1000万辆汽车,我们预计2030年将近5000万辆汽车,整个大逻辑来看是将近5倍的空间,这个过程中起起伏伏,某一个企业的产能过剩或者局部材料的产能过剩,不代表整个行业发展的脚步放慢,实际上还有比较好的期待。在这个过程中,锂电的能量密度从180瓦时/公斤预计提升到2030年的约500瓦时/公斤,其中材料和技术不断迭代,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三元八系九系,半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锂硫金属等,不断提升能量密度和性价比。

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发展衍生出来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需求,促进了电解水制氢的蓬勃发展,我们预计绿氢有较大的降本空间,从目前38元一公斤陆续能降低到5元一公斤。随着政策的推动,比如对于氢能大巴的补贴和对于氢能重卡的补贴,以及叠加基础设施的完善,陆陆续续需求得到进一步爆发,氢能行业未来会迎来将近万亿的市场份额。

储能也是类似的情况,随着地缘政治,如俄乌战争催生出的需求,政策的因素,比如说风力发电和光伏配储的定性要求,当然也有市场因素,像浙江、广东的峰谷价差,三大驱动因素的叠加,整个储能行业将迎来爆发。当然这当中储能的技术路线也比较多,从锂电的储能到钠离子、钠电的储能,还有液流的储能,比如钒液流、锌溴、铁铬电池和锌系液流电池等,整个储能的路径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是这里最关键的其实有两点,第一是安全性,第二是性价比。

总结来说,我们认为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新能源行业仍然是非常值得投资的一个大行业、大赛道,短期的供需格局、产能过剩并不能改变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这个过程要关注关键技术迭代以及“卡脖子”问题。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不同的技术我们有不同的投资逻辑,比如相对成熟的技术,像光伏行业TOPCON和HJT电池等,随着整个光伏行业的累计装机量的提升,耗材就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比如我们去年投资的循环气体项目,主要是为下游硅片和电池片客户提供循环的氦气、循环的氢氟酸、硅烷、笑气等,只要企业一开工就必须要用的关键气体,在当下的环境里,整个市场容量逐步增加的过程中,会有爆发性的一些细分品类。

氢能和储能领域我们关心一些具有独特技术的项目,比如我们最近投资的南京大学邹志刚院士团队孵化的氢能企业,催化剂和膜电极都是自己研发,功率密度达到1.65瓦/平方厘米,并且完成120度的高温质子膜的研发;

还有刚刚提到的我们最近投资的锌系液流电池,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的团队,量产以后成本差不多0.3元钱每瓦,最主要的优点是安全,春节后南京的爆炸事件,给整个储能行业敲响警钟,核心是安全性,第二,它的低温性能非常好,液流电池能够在零下20度整个电池还几乎不衰减,这是非常看好的一个技术方向。

除了关注眼前,关注未来三五年的技术路线,还要关注未来十年、三十年以上的技术路线。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未来三到五年和十年的固态电池、液流电池,技术会更加成熟形成商业化,而高温/室温超导材料,钍基熔盐堆、可控核聚变以及核聚变小型化,现在还太早,没有个十年、二十年的积累很难真正走出实验室进行商业化。

正如我们的slogan,技术引领未来,创新驱动价值,新能源行业属于高度确定性的大行业、大赛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它的技术迭代趋势,同时深挖其中卡脖子的材料和核心设备。天道酬勤,这些产业你只要好好挖掘,深度挖掘,总能发掘到一些好的投资机会。

回归到主题,我们还是认为这个行业不错,值得深挖,坚守新能源,携手再出发,谢谢大家!